我是大陸最早搞心理諮詢活動的學者之一 。1988年,我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為依託,發起成立了「北京市健康人格研究會」,並且擔任要職。該研究會是全國最早的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跨學科的研究會。該研究會成立後,開展了大量的活動,包括在1988年7月在北京舉辦了全國首屆心理諮詢與健康人格研修班。
(照片前排左起第7人為我國著名心理諮詢前輩許又新,第8人為許金聲。)
從1998年開始,我就全力以赴把心理學研究的重點,轉成了應用。我開始利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的條件,大量舉辦應用心理沙龍,演練各種方法。2001年,我開始產生了「通心」的思想,並且飛速地發展。2002年,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成立了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我擔任執行主任。通心的理論和方法初步形成之後,我就開始面向社會,大量舉辦工作坊。
2006年,我舉辦「心理健康萬里行」活動,到全國普及「通心」。2007年——2009年,我舉辦工作坊的次數達到一個高潮。每年舉辦次數在30次左右,每次做個案的次數也比以前增加。最多時,一個三天的工作坊,做11——12個個案。每次做個案,都沒有遇到不能夠突破,不能夠做下去的情況。
工作坊和做個案的效果越來越好,使我想到普及。我在工作坊上做個案,常常會出現難以取得進展的情況,我卻一一巧妙予以突破,峰迴路轉,使人震撼。在這些情況下,我常常感到遺憾,這麼好的效果,知道的人,和受益的人都太少了。為什麼不能夠有若干攝像機,把整個過程直播出去呢?
學員們紛紛予以好評,有個別學員表示想學習,更有一些人,提出建議應該普及。
更重要的是,我關於通心理論的研究越來越成熟,我看到了「通心」的巨大的意義,產生了「人類交往將經歷第三次革命:通心。」的思想。我的潛意識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前,在 我的動物意象里,有大象、駱駝、獅子、老虎等大型動物,卻從來沒有高瞻遠矚的「鷹」。2009年,我多次在北京陽台山鷲峰附近舉辦工作坊,我尋找鷲峰的景點,但當事人似乎都說的不夠確實,我看了幾處,都不夠理想,最後,我居然借景生情,在兩座山,中間一條山脊的組合中 ,看到了一隻正在向下俯衝,氣勢磅礴的「鷹」。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諸多學員,他們都予以認可,並且感到奇異。——這是我心中有「鷹」了。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關於「通心」的第二部專著《第三次革命:通心》。2010年,我在海南舉辦工作坊時,我的研究傳到海南電視台。海南電視台錄製了「人類交往將經歷第三次革命:通心。」並且在「特區大講堂」節目里播放。
怎麼把「通心」的理論、方法傳播出去呢?2011年我產生了招收徒弟想法。
要了解「通心」,熱愛「通心」,首先需要心靈成長,需要有大量的成長體驗。於是,我想到了「師徒制」。
師徒制,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當前在中國,大凡技能性、競爭性強的行業,都存在拜師學藝現象。中國心理心理服務業也一樣,有若干在心理學以及心理諮詢上有造詣的心理學家,已經開始招收徒弟。古訓:「醫不叩門,道不輕傳。」師徒制有利於中國 心理服務業理論和技術的健康發展,行業競爭的有序進行。中國心理服務,要有自己的特色,拜師制值得深入探索。
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有38年,提出了「通心理論」、「人格三要素理論」、「人的基本生存狀態理論」等一級原創理論,「全人需要層次理論」、「全人能量理論」等二級原創理論。並且把這些理論在實踐中予以應用,取得令人鼓舞的、極大的成果。
我在2012年起,決定傳授其理論與方法,嘗試應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師徒制。第一批徒弟,就招了十人。一般說來,他們的動機,最開始基本上都只是為了做個案便宜,有成長意識,對 我比較信賴。其次,才是學習理論與技術。
現在我普及「通心輔導」,只要堅持學習,大部分人,平均在3——5年之內,就可以由來訪者成長、轉化 、改行,成為心理諮詢師。他們之所以發生這種轉變,是因為嘗到了甜頭。最大的甜頭 ,就是發現心理諮詢原來是一條走向幸福的不歸路 ,因為做這個職業必須不斷成長。大家心情越來越好 ,人際關係越來越好,時間也自由了,何樂而不為?
北京陽台山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