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海教育:孩子的「精神內耗」需要被看見

2022年09月28日06:21:23 心理 1532

近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等共同發布了《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有一組數據令人觸目驚心:


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已達15-20%,接近於成人;18歲以下的抑鬱症患者佔總人數的30%,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41%曾因抑鬱休學;77%和69%的學生患者在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中易出現抑鬱;63%的學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嚴苛/控制、忽視/缺乏關愛和衝突/家暴;雖有一半的抑鬱症學生患者會通過朋友傾訴、父母溝通或其他渠道進行求助,但仍有46%的學生沒有尋求任何幫助,而近30%的學生從未想過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未成年人的「精神內耗」亟待被看見。


什麼是「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是什麼?簡單來說,就像是開車雙腳同時踩著剎車和油門,在不斷拉扯中持續耗能,車仍停滯不前,無法到達追尋的終點。當內耗長期存在時會讓人感到疲憊,這種疲憊並非身體勞累導致,而是個體在心理方面損耗導致的一種狀態。


比如部分孩子在課堂上面臨老師的提問時,心裡會經歷巨大的拉扯,一個內在聲音說要舉手回答問題;另一個內在聲音卻因為害怕答錯,拒絕回答問題。


或者有的孩子在準備做一件事之前,雖然已經準備的比較充分,但依然會因這件事未知的困難,而感到痛苦、焦慮、害怕、煩躁、壓力,在這些情緒壓力下,糾結於是否真的要做這件事,躊躇不前,不斷猶豫。


還有的孩子只要遇到點事,大腦里的兩個小人就開始打架,開始內耗。別人用100%的專註力做一件事,而他們先內耗了50%,行動力自然就低了很多,長此以往內耗還會引起焦慮、精神疲憊。


魚和海教育:孩子的「精神內耗」需要被看見 - 天天要聞



孩子為什麼會有「精神內耗」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高競爭」下成年人壓力倍速增長,未成年人同處於這樣的環境中,面臨著學業「內卷」、父母厚望、同伴攀比、信息侵擾、社交抑制……在他們的世界裡,壓力並不一定亞於成年人。無法融入集體、被「小圈子」排擠、校園欺凌、失戀……這些人際關係上的無所適從,讓未成年人深陷於自我懷疑的低安全感、低認同感的「內耗」中無法自拔。


現代家庭中,大部分父母格外重視未成年人的教養,對他們的成長指標、學業發展擁有著更高的期待。很多父母焦慮之下的「恨鐵不成鋼」,過度苛責、過度干涉和控制慾望、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以及缺乏關愛等,這些都可能讓未成年人無法感受到來自家人的認同和關注,他們常常被「無用感」所包圍和困擾。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海量信息湧入,一些不良訊息、低俗文化、錯誤理念如雜草一般生長在未成年人周圍,心智不成熟的他們無法明辨分析。「虛擬世界」的網路遊戲、「低級快樂」的短視頻、「喪文化」文學、「飯圈」文化……也讓未成年人無法釐清虛擬與現實。未成年人的周遭世界已大不相同,這些社會文化因素也在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和幸福感。


重重壓力下,一些孩子提及上學就表示身體不舒服,渾身疼;與家人朋友疏離,拒絕坦率地溝通;過分焦慮或擔憂;常感慨活著沒什麼意義,學習做事都沒有動力,總說自己很累……很多人會認為他們這樣的行為是「躺平」「叛逆」「嬌氣」,實際上,這些其實都是未成年人發出的「求救信號」,他們渴望「被看見」,亟須疏導和幫助。


魚和海教育:孩子的「精神內耗」需要被看見 - 天天要聞



孩子的「精神內耗」需要被看見


電視劇《天才基本法》中張新成扮演的數學天才裴之,能夠在兩個平行世界之間穿梭。兩個世界的他,明明是同樣的性格、同樣的天賦、同樣熱愛數學,從小到大的機遇也差不多,但是草莓世界的裴之患了精神疾病,放棄了學習數學,當了一個三流拳擊手,與傷痛為伴;而芝士世界的裴之,一直深入研究數學,在二十幾歲就跟師父一起完成了足以改變全球發展的數學難題,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數學家之一。這是因為裴之在芝士世界治癒了自己的精神內耗。


孩子的「精神內耗」需要被看見,家長應給予及時有效的解決策略,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向上成長。


可能有的父母會問,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減少精神內耗呢?答案很簡單,我們要做一個「好的客體」。


所謂「好的客體」,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要恆常地愛孩子、看見孩子、支持孩子、共情孩子。


而孩子在我們的行為和反饋中,感受到自己足夠好,所有的一切都是被接納的,他們才不會在心裡排斥自己,跟自我、跟外界較勁。然後,他們會用自己的愛,回饋給我們這個「好的客體」。


支撐孩子減少內耗的,從來不是來自父母的冷言冷語冷待,而是記憶中那些溫暖、歡樂、有愛的時刻。正是因為心中滿是愛和暖,才不怕苦和難。而這樣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孩子。

如果你對親子關係和原生家庭有困擾、有煩惱,那麼歡迎你來魚和海教育諮詢:400-1185-985。

我們致力於幫助家長們改善親子關係和提升提升自我成長,方案基於大量的臨床諮詢和個案訪談,從中提煉出共性問題,並在具體場景中尋求有效解決方案。

魚和海教育,是一家專註於青少年心理諮詢的機構。7年來,先後為35000多個家庭提供高品質服務。獨家研發的「同心圓·家庭教育生態系統」,目前已經升級至第六代;基於「同心圓」的「581雙系統動態調節法」,得到大量家長的高度好評。

魚和海教育的前身是成立於2015年的「魚和海心理交流小組」,八位聯合發起人分別為教育界領導、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醫院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業內專家。後成立工作室,並於2019年公司化運營,研究中心位於北京,運營中心設立在鄭州。

魚和海教育一直特別重視產品研發。旗下的【魚和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定期召開產品研討會,目前研討會已達百期。同時,中心與高等院校合作,邀請多位高校心理學教授、心理學博士擔任研究員。

魚和海教育較早探索「線下+線上」的指導模式,並於2020年3月成為青少年心理領域「全流程線上諮詢」的先行者。因為突發疫情而開啟的線上指導服務,由於私密性、便捷性、高效性而大受歡迎,具有獨特優勢,取得了明顯超過線下的指導效果。

◎堅持精細化服務。2020年,魚和海啟動「2020-2025精細化工程」,提出在2025年之前,「每年只服務3000個家庭」。

◎堅持有溫度的行動。2016年,「魚和海公益」成立。6年來,「魚和海公益」影響超過1000個家庭 累計觸及10000+孩子。

◎持續輸出原創內容。截至目前,魚和海教育旗下各媒體平台已累計發表原創青少年心理科普文章200+篇、知乎回答90+篇、科普視頻30+個,總閱讀量已過百萬。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