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曾經做了一個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他們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人生目標,60%的人有目標但是比較模糊,10%的人有清晰的目標但是比較短暫,只有3%的人有著非常清晰的長期目標。
25年之後,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分布現象呈現出以下的特點:3%的群體25年來幾乎沒有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一直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他們後來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10%的群體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被實現,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收入;60%的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夠過上平庸的生活,有一份能夠維持生活的工作;剩下27%的那個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也過得非常的不如意,經常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從這個研究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目標對人一生髮展的重要性。
現在新學期開始了,家長引導自己的孩子建立新學期的學習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目標設置好之後,孩子們學習起來會更加的有動力,不容易迷茫,不容易懈怠,不容易放棄。
那麼,怎麼幫孩子建立自己的目標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給孩子設立的目標一定要合適。有幾個因素,需要我們重點考慮:
首先,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一定的努力又可以達到。
根據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如果能為學生提供帶有一定難度的內容,就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設立的目標太低,孩子完成起來太過容易,就沒有充分的動力產生。設立的目標過高,孩子經過很多努力都達不到,他們就會經常體驗到挫敗感,甚至放棄。所以設立一個合適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給孩子設立的目標一定要具體明確清晰。
比如說開學了,一個孩子的目標是:我希望在新學期里能夠好好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另外一個孩子的目標是:我希望這個學期期末的時候,我的英語、數學、語文成績都能夠考到90分以上。那麼,這兩者對比起來,第二個孩子的目標就顯得比較清晰和具體。
同時,在設立目標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可以按照從一個目標到多個目標、從易到難這樣的順序來進行設立。也就是說,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聚集一個目標,比如,可以先從比較容易提升的科目開始,設立一個短期的目標,等孩子實現這個目標之後,他也收穫了信心,再完成其他目標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動力,能堅持。
再次,在設定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出一些實現目標的方法。
舉例來說,一個學生他的目標是希望一個月之後自己的數學成績能夠提高十分。那麼,怎麼達到這個目標?一定要把具體的做法寫下來,比如說每天要在數學方面多半個小時的時間來進行學習,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後做好及時的複習,完成作業之後要整理錯題,遇到困難的時候向別人請教等等。
還可以把具體的方法列在一張紙上,然後每天都按照寫的去做,堅持到底。如果只是設立了目標,而沒有具體的方式方法,那麼,學生在過程中會比較忙亂,會不知道該怎麼做,容易產生迷茫和焦慮的情緒。
最後,設立的目標一定要標註好實現的時間。
人的目標可以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一般來講,我們可以把長期目標分為若干個短期目標。還是以數學成績為例,假如說孩子目前的成績是60分,在期末的時候,他想考到90分。那麼,可以讓孩子把目標進行拆分,把一個大目標拆分為三個小目標,按照60分到70分、70分到80分、80分到90分這樣的程序一步一步來。
這和我們平時經常提到的目標拆分法原理是一致的,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孩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當中能夠不斷地取得成就,收穫信心,養成好習慣。最終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長期目標。
如果能做到以上這幾點,我們就可以幫孩子設立一個適合他的目標了。目標設定好之後,一定要讓孩子堅決執行,否則這個目標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