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閱朋友推薦胡錫進先生文章《弘揚主旋律,同時莫讓激進「政治正確」沖了百花齊放》,覺得味道怪怪的。
一,胡先生的用心和真意
胡先生也販賣「政治正確」了!
別看他這標題用了三個概念,其意思其實只是莫讓弘揚「主旋律」沖了「百花齊放」。
他把「政治正確」這個詞橫亘在中間,用心有二:一是想減緩一下他這句話的本身的衝擊力,免得人說他不贊同「弘揚主旋律」。二是以他「老報人」的身份提醒網路媒體別把「弘揚主旋律」沖了了「百花齊放」。
但令胡錫進先生沒想到的是,正是他使用了「政治正確」一詞,就使得「弘揚主旋律」這句話與「政治正確」有了某種瓜葛,本來這兩者是八不挨的。同時也暴露了他的真意——他內心真已經把「政治正確」和「弘揚主旋律」划了等號!
二,弘揚主旋律和政治正確的區別
胡先生大抵只是從字面意義理解「政治正確」這個概念的,其實它是西方常用的一個政治術語。這幾年,在西方媒體的濫觴下,「政治正確」風靡全球。其實,這個概念在西方也是帶有巨大爭議的。百度一下就發現,此詞條下有這麼一段話「在一些美國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保守主義者及不少評論員的觀點中,政治正確一詞本身『政治不正確』,屬貶義詞,與假道學的意義相類,且會威脅社會的言論自由(自由意志主義者認為即使被視為冒犯甚至歧視的言詞也是言論自由一部分),對社會的包容價值觀構成威脅(反而變成不包容),而相關『政治不正確』言論是否構成歧視及冒犯性存在爭議。」
可見「政治正確」與「弘揚主旋律」是有巨大區別的,其區別主要有兩點——
第一,在西方政治語境里,「政治正確」本身也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不確定的概念。而「弘揚主旋律」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很確定的概念。
第二,「政治正確」有明顯的諷刺意味,是帶有貶義而非中性的辭彙。而「弘揚主旋律」沒有任何諷刺意味,是充滿褒義的辭彙。
胡先生這麼一攪和,把兩者混為一談,人們就再也不敢理直氣壯地「弘揚主旋律」了,怕被視為「政治正確」。
三,百花齊放被衝擊了嗎?
不管胡先生的初衷如何,從效果看,胡先生借「政治正確」一詞已經給給「弘揚主旋律」蒙上了「屬貶義詞,與假道學的意義相類,且會威脅社會的言論自由」的陰影。一旦人們再提到「弘揚主旋律」,在胡先生引導下,很快有人會以「政治正確」來譏諷、污衊和貶斥它——說啥弘揚主旋律啊!不過是「政治正確」嘛!威脅言論自由、沖了百花齊放而已!
那麼,此文是否意味著胡先生已經做出「中國的『百花齊放」』被『弘揚主旋律』給沖了」呢?從胡先生的話語里看是這意思。但胡先生沒有明指到底是哪些事件是符合這個結論的,只說了些模稜兩可的話——「文化產品下架,甚至胎死腹中」,「某電音、某個名人的言論」被質疑「政治不正確」。具體哪些「文化產品下架」或「胎死腹中」呢?哪些「電影」或「某個名人言論」被質疑了呢?他不說。那就等於給所有的「文化產品下架」或「胎死腹中」或「某電影、某個名人被質疑」都扣上一頂「光燦燦」的帽子——為了「政治正確」即為了「弘揚主旋律」。由於胡先生沒有指明,那我們就舉一個例,比如某歌星的「文化產品」因為該歌星吸毒或嫖娼而下架,這個是為了胡先生嘴裡的「政治正確」嗎?這個也「沖了百花齊放」嗎?
胡先生提到「一些政府管理機構和涉事機構」,並為之扣上「激進政治正確」的大帽子。不過胡先生提到「一些政府管理機構和涉事機構」使我想起一個很具體的例子,那就是「教科書插圖」事件,這個事件中教育部就是胡先生說的「政府管理機構」,人教社就是胡先生說的「涉事機構」,群眾指出教材插圖問題就是胡先生的「激進政治正確」,已經印好了的教材不能用了得換插圖重印就是胡先生的「文化產品下架」。按胡先生的邏輯,「教材插圖事件」就是「弘揚主旋律」而導致「沖了百花齊放」的典型案例啰?在胡先生心裡,那被「下架」教材不是「毒草」而是「香花」啰?
胡先生說不出一個實例,整篇文章推理的邏輯依據只有一個:「據老胡觀察了解」,這豈不荒唐?那我想問一問,質疑「某電影、某個名人」本身就不屬於「百花齊放」之列?從「弘揚主旋律」的角度質疑「某電影、某個名人」本身就更不屬於「百花齊放」之列?難道這屬於「毒草」嗎?難道胡先生要給「某電影、某個名人」穿上金鐘罩?不許這些人被質疑嗎?進一步說,凡是質疑「某電影、某個名人」的都是以「弘揚主旋律」來「沖了百花齊放」嗎?
四,主旋律和百花是對立的嗎?
胡先生不願意指明,怕什麼呢?一個例子也說不出來,卻下結論說「追求『政治正確』的風氣愈演愈烈」要說明「愈演愈烈」,該需要多少案例分析做證據啊!平均每天發生多少個胡先生認為的符合條件的案例才算「愈演愈烈」啊!就憑「老胡的觀察和了解」就說「愈演愈烈」了?胡先生一個案例也沒有,就這樣斬釘截鐵「客觀上壓縮了我們社會開放和生動活潑的空間」,豈不武斷?
說白了,胡先生是把「弘揚主旋律」與「百花齊放」對立了起來,用「百花齊放」來壓制「弘揚主旋律」。其實,這兩者不矛盾,「主張百花齊放」本身就是在「弘揚主旋律」。只是胡先生可能把「花」與「草」混淆了,有的不屬於「百花」,而是「毒草」啊!
是有一些「政府管理機構」在處理一些民眾反映的問題,有些涉及到胡先生嘴裡的「文化產品下架」和「質疑」某某的案例,也確實存在處理不當者。但不都是所謂為了「政治正確」,有些是考慮到實實在在的不良後果。比如一個品行極不端正的人,他卻是一位公眾人物,因一技之長被人追捧,他的社會影響會是什麼?那就是「視道德品行如糞土」。這樣的事,有關的「政府管理機構」到底該管還是不該管?按胡先生的說法,那就不該管,這會因為「弘揚主旋律」而「沖了百花齊放」。
我在不久前的文章中對胡先生的一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讀了今天的文章我後悔了。我怕我也落入了胡先生因「弘揚主旋律」而「沖了百花齊放」坑裡去,尤其怕沖了胡先生這朵「百花」。胡先生啊!就當我沒說好了!我可頂不起「沖了百花齊放」這頂大帽子啊!
註: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台原創作品,新的一年,祝願大家攜起手來、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