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鰍
小時候下放到農村時,我最喜歡捉泥鰍。
因為捉泥鰍只需要一隻魚簍,用雙手將泥鰍輕輕捧起放在魚簍中就行了,不需任何捕魚工具。而且記憶中孩提時,下雨天,只要有流水的地方就有一條又一條泥鰍在嬉著流水,大人們根本不撿這些泥鰍,只有孩子們沒有捕魚工具,用雙手輕輕捧起它,輕輕的放在魚簍中(泥鰍不能捏,不能抓,那樣就滑掉了)。一下雨我常常背著魚簍,冒著雨在外面到處找泥鰍,有時運氣好,在流水的地方捧上半簍子泥鰍回家,喜的父母直誇我是個能幹的小孩,因為我的父母是下放的,壓根兒不會捕魚捉蝦,有我能捧泥鰍打打牙祭還能不喜歡。
除了下雨天在流水的地方捧泥鰍,我在炎熱的夏天,在栽下的雙季稻田捉泥鰍的本事更是叫絕。
每當烈日當空,酷熱難熬的時候,大人們都在家裡,樹蔭下消暑時,我常背著魚簍,戴著草帽走在栽著雙季稻的田堘上。眼晴瞅著稻田掃視著,發覺稻秧處有一圈渾水的地方,下田後,用雙手輕輕插到渾水的稀泥里,又輕輕地將稀泥捧到田堘上一放,就會從稀泥中鑽出幾條活蹦亂跳的泥鰍。這是個絕活,只告訴網友您噢,因太陽將淺淺的稻田水曬熱了,泥鰍受不了,鑽在浮泥中,常常幾條在一起,免不了你擠我撞的,這一鬧騰,上面的水就渾了,這等於告訴我,泥鰍就在此,一捧就准。越是天熱,捧到的泥鰍越多。
那時我喜歡在稻田瀝水溝里扒泥鰍。稻田的禾苗長到孕穗時,為了不讓爛稻根,挖溝瀝水。這時田中的泥鰍都順著流水游到稻田的瀝水溝里,等瀝水溝快乾時,用手扒去瀝水溝浮泥,就會現出一條又一條各種顏色的泥鰍,我最喜歡捉那黃燦燦表膚的泥鰍,不喜歡黑不溜秋帶斑紋的泥鰍,常在泥鰍多的情況下,棄之不捧,現在想想它們是幸運的。
昨天,我們這兒烈日當空,我戴著草帽,提著塑料桶騎車到城郊一片稻田去捧泥鰍,一個下午只捧到五條泥鰍。
如今的泥鰍已經被化肥農藥除草劑毒死了。
雖然只捧到了五條泥鰍,這讓我想起孩提時代的我,捉筆寫下這篇文章,以記念逝去的孩提時代。
摳黃鱔
黃鱔營養價值高,絕大多數人喜歡吃。
我從小就是個捕魚捉蝦的角兒,家裡雖窮,有我,可以說,今日吃泥鰍,明日有王八,後天准有魚蝦與黃鱔。
捕黃鱔的方法多的是,用黃鱔籠放上大蚯蚓,將之放在塘中,水田裡最容易捕到黃鱔;用鐵絲將頂端磨光彎成鉤,穿上蚯蚓對著水中黃鱔洞,只要有耐心必將貪食的黃鱔鉤出;如果能用瓶裝上濃氨(水劑化肥,味刺鼻眼),用棍棒沾上濃氨往黃鱔洞中一插,黃鱔受不了必朝洞外竄,用手中指一鎖就拿下黃鱔(黃鱔是捉不住的);還有晚上用手電筒洞在水稻田裡照黃鱔,黃鱔晚上都順著水稻田的田埂邊尋找鑽出土的蚯蚓吃,手電筒洞一照到黃鱔,它就在水裡不動,用手中指一鎖就逮到,有時用帶齒的夾子夾黃鱔,但夾重了黃鱔骨斷容易死,黃鱔死了絕對不能吃,燒好後吃在嘴中一股怪味。
以上這些方法捕黃鱔都要靠輔助工具,麻煩。我捕黃鱔就用手的大拇指摳,捕時都在白天,尤其是中午。特別是天熱,我知道黃鱔都藏身水中洞里,因為洞中涼。在水稻田裡的黃鱔在孵卵期,黃鱔在水田裡打洞,一般有一個主洞一個氣(次)洞,孵卵時,主洞邊浮出一堆氣泡,找到主洞用大拇指順著洞摳泥土,另只手堵住氣(次)洞,以防黃鱔從次洞逃出。以手摳洞逮黃鱔無一條倖免。在水塘中摳洞中黃鱔要注意安全。黃鱔洞都沒在水中,必須用手在塘邊水裡摸洞,如果洞里毛糙必是蛇洞或是蟹洞。第一次在水塘洞中摳黃鱔沒經驗,就在洞里觸到一條蛇,那蛇毛糙的身體嚇得我心驚肉跳。如果水中洞又圓又光滑必然是黃鱔洞,放心地用手指摳泥土,將洞擴大,雖然耗時又費力,但每個洞摳出的黃鱔足有半斤以上。摳上三四個洞,一頓紅燒黃鱔足以讓全家人大快朵頤。
摳黃鱔事早成為歷史,現在的黃鱔都躲在人工養殖池過著集體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