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2021年06月02日22:11:44 資訊 1633

某次茶人千利休款待加藤清正。茶會之前利休要求將佩刀留在茶室外面,清正斷然拒絕:「刀乃武士之魂,片刻不得離身。」千利休默默無言語,開始安靜地操作點茶。

點茶時茶釜忽然翻倒,熱水淋在火爐上,炭灰飛濺,響聲如雷,加藤清正驚惶之下飛身向外逃竄。煙火瀰漫,千利休漫聲說道:「加藤殿,你落下武士的魂靈了。」

茶禪一味

日本茶道,說到底其實是禪道,與抹茶還是芽茶的爭論無關,與功夫茶的差別更是如同天涯海角。茶只是皮相,骨子裡面的精髓是「和敬清寂」這四個字,茶道的目的在於對「侘」的審美追求。

「夏應涼爽,冬應暖熱,炭以水開為宜,茶以可口為度。能做到這些,便是得道。」千利休如是說。

心中若有煩惱,且喫茶去。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千利休像 長谷川等伯作

日本的飲茶起源很早,天平元年(729年)就有記載稱聖武天皇詔百僧頌念《般若經》,賜茶以慰勞。真正引入茶的則是鎌倉時代臨濟宗祖師榮西,他攜帶茶種返回日本,撰寫《吃茶養生記》,將制茶技法傳入日本。

鎌倉到室町前期,日本流行的是效仿唐宋風物的鬥茶會,稱作「茶寄合」。當時日本把山城國栂尾出產的茶叫做「本茶」,其他地方的產茶叫做「非茶」。鬥茶時飲者要品飲十杯以上,分辨各自的「本非」以及水品的優劣。

南北朝一次鬥茶會以千萬賭資作為獎賞,《太平記》評價為「棄金於泥土,沉玉於深淵」。細川清氏與將軍足利義詮因為鬥茶生出罅隙,甚至就此倒戈到南朝,引出無量殺伐無量生死。

這一時期的飲茶,譬如後世的酒會,飲過以後輕聲說一句:「Lafite,82年的。」不過是有閑階級拋金棄玉,以示有錢的手段之一。像筆者這樣沒錢沒閑的,最多也就分辨一下82年的雪碧罷了。

茶與禪綁定,走上尋道之途的,是臨濟宗禪師一休宗純弟子村田珠光。

一休是禪宗大師,有個著名的公案提到說有人向一休學禪,滔滔不絕問了好多問題,發表了好多看法。一休一言不發給來者倒茶,茶水滿溢而不停手。客人提醒他,一休回復說:你的腦袋就跟這茶盞一樣,盛滿了自己的想法,如何能裝進新東西呢。

一休慣喜飲茶,和茶人一路交遊。某天一休忽然問一路:「萬法有路,如何是一路?」一路當即答曰:「萬事皆休,如何是一休?」禪宗的風氣就是喜歡打機鋒,開頓悟,後來茶道裡面許多儀式其實都是承襲禪道,講究一個悟字。日蓮對這種賣弄小聰明的手法深惡痛絕,直言禪宗即天魔。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一休宗純像 墨溪作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如何是道,黑珠划過黑夜。抑或作如是解,逢茶便飲,遇飯便吃。事體就這麼簡單,老是悟來悟去,很容易走火入魔,日蓮的批評其實有其道理。

村田珠光是侘茶的創始人,早年出家,在京都三條學習茶道。當時一休正在大德寺掛單,珠光聞名而至,拜師參禪。一休宗純相當器重村田珠光,將禪祖圓悟克勤的親筆墨寶傳給了珠光。圓悟克勤是中國北宋一位著名的禪僧,所著《碧岩錄》是禪宗經典文籍。一休將其墨跡轉贈珠光,頗有秘法傳授的意味,這便是茶道歷史上「墨跡開山」之說的由來。

珠光將祖師墨跡掛在茶室,飲茶如悟禪,茶道即為在家禪。珠光設計的茶室只有區區四疊半,形制古樸,如同草庵,其所開之侘茶追求枯淡、靜寂的風格,借茶湯來參禪。他闡發茶道的宗旨在於守心,以心即佛,佛我一如。

村田珠光的茶道經由弟子宗珠再傳武野紹鷗。武野是當時著名的和歌達人,歌藝與茶道雙絕,公卿武士,豪商巨賈一一投身門下,成為他的門人弟子。其中出名的有今井宗久、津田宗及以及千利休這三大茶人,而尤以千利休最為千古風流第一。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武野紹鷗

千利休是安土桃山時代的茶道宗師,日本的茶聖,出生於大永二年(1522年),明年正好五百周年。相對陸羽來說,千利休對日本精氣神的改造是全方位的。所謂「和敬清寂」,所謂「侘滅」,大約就是拈花微笑,神佛與我何干。

千利休的祖父千阿彌是將軍足利義政的同朋眾,躲避應仁之亂而遷居堺市。從祖父阿彌的稱呼可知,千家出身時宗的僧侶階層。時宗是由一遍創立的鎌倉新佛教,主張一邊跳舞一邊念佛,就跟抖音的濾鏡女神一樣,很受宅男喜歡,有流量有打賞,收益遠遠超過知乎的窮酸大V。千利休出世時,家中已經洗手上岸,轉變成為堺的會合眾之一,好比網紅轉型成了微商,流量變現成了真金白銀,富比石崇,闊超王愷。

千利休幼名與四郎,法名宗易,利休的稱呼是他後來向正親町天皇獻茶,天皇下賜的居士號,這之前他一直是自稱千宗易。千利休有錢有閑,自己又好學上進,從小就研習茶藝,後來拜在武野紹鷗門下,體會茶禪的精髓。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正親町天皇像

據說武野紹鷗有天讓利休去打掃庭院。利休來到院中,發覺地上一塵不染,連落葉都沒有,於是走到樹下,輕輕搖落一地黃花,坦然回去復命。禪的精神便是如此,於細微處見真章,悟到了見性成佛,悟不到棒打金剛。

弘治元年(1555年),武野紹鷗去世,千利休成為當世首屈一指的茶人。永祿十二年(1569年),織田信長將堺市納入囊中,千利休、今井宗久、津田宗及作為町人眾的代表,被信長聘為茶頭。自此侘茶之寂滅與武士之剛鋒糾纏盤葛,生髮出落櫻一般的武士禪來。

安土桃山與其他時代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桃山時代的社會領袖是新晉成為統治者的武士階級以及從事海外貿易的富商巨賈,即町人勢力的崛起。千利休為首的茶人就是作為町人眾的代表而存在於利益相一致的武士周圍。換句話說,桃山時代是有力之軍事武將與有錢之富商資本相結合,持續開放,勇敢進取的黃金時代,表現在文化上則是豪放潑辣的金碧輝煌與恬淡清凈的草庵陋室之共存。這種矛盾並存的社會態勢江戶鎖國以後便不復存在,士農工商階級固化,町人倘若尋求躺平之外的上升通道,先要吃一記武士老爺的切舍御免。

某種程度上,千利休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合作象徵武士與町人合流的相互提攜。而利休之死,則是町人勢力在武士刀鋒下被迫低頭的必然結局。等到江戶時代小堀遠州流的茶道,徒然變作統治者認可的幫閑文藝,失其筋骨而僅存皮毛。

町人與武士之間茶與刀攜手的頂巔自然是北野大茶湯。

天正十五年(1587年)十月一日,豐臣秀吉為了慶祝九州平定和聚樂第的完工,在北野天滿宮舉行盛大茶會。茶會為期長達十天,但凡熱心於茶道者,家臣也好,町人也好,只需準備一隻茶釜,一隻釣桶,一種飲料,即可前來參與茶會。可在松林中自由選擇席位鋪設榻榻米草席亦可。無分貴賤,只要光臨秀吉的茶席,都能在秀吉面前得到關白的賜茶。

茶會期間,觀者如雲,蜂擁麋集,不可勝數。茶席接二連三,達八百席之多,其中最耀眼輝煌的乃是關白自己的黃金茶室。此等大手筆的奢華場景與千利休推崇的侘茶實為格格不入,秀吉的惡趣味與利休的茶人風骨因此而發生抵牾。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北野大茶湯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就茶道而言,茶釜一隻足矣。然而追求華麗的武士不這麼以為,梄柴肩沖,新田肩沖,茶壺三日月,松島,無一不是價值連城,富貴敵國。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松永久秀的平蜘蛛茶釜,松永割捨不掉這奇異罕有的茶具,不惜與之一同毀滅。這種靡費巨資來抬高自己身價的做法與千利休恬退的茶道又有抵觸。

茶具是茶道的道具,而茶道則是助人修行的道具。忘記修行的本來目的,一味希求難得的茶具,這不是捨本逐末的表現么。信長與秀吉花大價錢搜集的稀罕茶具,在利休看來,無非可以拿來烘托閑寂質樸的純粹之美,所謂紅葉盛開方能領略蕭瑟之秋。千利休的這種態度,暴發戶一樣的豐臣秀吉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的。

利休與秀吉之間有兩則知名的故事。秀吉聽說千利休家中牽牛花盛開,十分嚮往,提出要前去賞花。第二天他來到利休家的庭院,卻發覺院中乾乾淨淨,一朵花都沒有。秀吉憤憤不平地穿過庭院步入茶室,只見唯一一朵牽牛花斜插在水瓶中,嬌艷欲滴,叫人垂憐。牽牛花又名朝顏,物語曾有「不摘朝顏難平恨」的語句,很有風流意味。秀吉的心彷彿被朝顏之美一把攥住,竟說不出話來。

另外一個故事裡面,秀吉準備了一隻裝滿水的黃金缽,邊上放著一枝紅梅,吩咐千利休用這兩樣物件妝點茶室。插花從來只能用到水瓶或是花泥,沒有辦法在缽盆中站立,秀吉本意是想要看利休出乖露醜,好大大取笑一番。結果利休從容走到面前,倒持紅梅,一手順著枝條捋下去,花瓣與花蕾紛紛飄落,輕輕浮現於金色水缽之上,絢爛無比,壯烈無比。圍觀之人讚歎不絕,皆被利休巧妙心思打動。

這兩則故事真假不論,很能說明利休與秀吉在審美觀上的差異。大家合歡共愉的時候這種故事叫做閑情軼事,等到反目成仇的時候可就變成引蛇出洞了。

天正十九年(1591年),千利休為京都大德寺捐贈了一座山門,負責山門裝繪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長谷川等伯。山門上放置了一座利休本人的木像,身穿袈裟,腳踩草履。結果此事觸怒豐臣秀吉,認為自己從山門下通過等同於被利休的木像踩在腳下,殊為無禮,於是勒令千利休返回堺市蟄居。未幾,利休被召回京都切腹自盡,木像則被斬成碎片。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大德寺山門金毛閣

千利休死前的辭世詩為:人生七十,力囲希咄,吾這寶劍,祖佛共殺,願提我太刀一柄,今日此時天地拋。

「是日,宗易母,同其女,受石田治部少輔拷問,並動用蠆盆喂蛇的刑罰。其母當場昏厥,其女亦是。不知是否真確。」吉田兼見在日記中這樣記載。千利休之子道安逃亡飛驒,女婿少庵投奔會津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境遇之慘烈,朝野震驚。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文祿元年(1592年),千利休切腹第二年,豐臣秀吉提兵十萬踐踏朝鮮,目指大明。堺市的町人勢力依靠海外貿易牟利,極力反對秀吉的妄行。利休門下多有基督徒大名,對征朝之舉也是不以為然。只是利休既死,萬事皆休。

一人死而百萬葬,這人世間的因緣又有誰能悟到?

千利休死後,女婿兼養子的千少庵繼承了家業,後來分流出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這三家流派,延續至今,合稱三千家。

利休門下弟子有如過江之鯽,其中出類拔萃者被稱作「利休七哲」。至於七人具體是誰,眾說紛紜,茶道界通認的名單為:蒲生氏鄉細川忠興,瀨田掃部,芝山監物,高山右近,牧村兵部,古田織部

蒲生氏鄉原是織豐手下的大將,受封會津,領地接近百萬石。蒲生早年拜師千利休,在利休死後庇護了流亡會津的千少庵,並巧妙說服豐臣秀吉使得少庵得以返回京都再興家業,因此緣故在表千家承認的七哲名單中排名筆頭。

而最末的古田織部原名古田重然,雖然被表千家評價為於茶道最為無能,卻是利休之後武家茶真正繼承人。千利休的茶道脫離程式,淡泊寧和,而古田織部的茶道則氣場宏大,追究儀式,最為契合幕府講究上下尊卑的規則需求。

古田織部後來侍奉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成為天下茶人的頭領。大坂夏之陣結束,豐臣滅亡,古田被幕府指為同情豐家,圖謀叛逆,和師傅千利休一樣被迫切腹。

古田之後,繼任幕府將軍茶道指南的是其弟子小堀遠州。小堀遠州原名小堀正一,一生茶會四百餘回,招待過的茶客超過兩千,上至公卿大名,下到町人豪商,遍閱眾生,最終成為江戶初期的茶人大名,受封近江小室藩一萬二千石。慶長十三年(1608年)小堀負責重修駿府城,因功敘官遠江守,故而稱作遠州。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小堀遠州像 賴久寺藏

小堀遠州的茶道在意勤謹和緩,主張長久練習,體會上流社會的風雅有姿容。

「夫茶湯之道,不外盡忠孝於君父。」遠州的茶訓如是言說。

與千利休求真求悟的茶道相比,遠州的茶道判若雲泥。

能在世間得長久的,也只有遠州這樣庸庸碌碌的道。

利休的道,只合於後人追憶中默默誦念。

這麼想來,人間還真是適合躺平啊。

彼岸花開:喫一碗茶湯,領悟佛我一如 - 天天要聞

(第九十八節 完)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