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軍隊為加強領導力量,大軍區級單位會設有多位政委,副司令、副政委。如南京軍區在1963年設有7位政委,是當時13個大軍區之最。
作為省軍區單位,遼寧省軍區或許在同級單位中,也是「顯眼」的。
1955年,遼西軍區與遼東軍區合併組建遼寧省軍區,調賀慶積擔任司令,未設政委,有副政委邱先通、第一副司令張海棠,第二副司令兼參謀長周涌,政治部主任秦振。
此後,省軍區不斷調整領導力量,第一副司令張海棠調去學習後,原熱河省軍區司令趙承金擔任第一副司令,按說人家過去是正軍職一把手,隨著熱河省軍區撤銷,暫時改任第一副司令。鄧華說等有機會在進行適當調整,但直到離休也沒有實現。
趙承金調任軍區後,上級又調張天怒為副司令,黃惠良為副政委。1957年,又調4位副司令過來,分別是李道之,趙鶴亭、夏德勝。也就是說,遼寧省軍區副司令有6位。
在調任副政委、副司令的同時,上級讓省委書記黃歐東擔任軍區政委,1959年黃火青從天津調任遼寧後,兼任軍區第一政委,黃歐東改為第二政委。他倆分別是省委第一書記和第二書記,精力在地方,但軍區政治工作需要有人牽頭,上級講譚雲開調來擔任第三政委,接著又調李道之為第四政委。
也就是說,一個正軍級單位在六十年代前期,一位司令員配備4位政委,6位副司令。
從加強領導力量來說,確實是加強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部隊領導機關過於臃腫。尤其到六七十代,別說正軍級單位,就是師軍分區單位,副政委、副司令配備十幾位也是屢見不鮮。
主要原因就是離退休制度不完善,幹部終身制。老幹部在位置上,下面部隊提拔不起來,都擁堵在副職位置上。
遼寧省軍區當時的領導配備也算是一個典型代表。
說到司令員賀慶積,一位能征慣戰的名將,資歷不低,能打硬仗。在調任遼寧省軍區之前,他的職務是江西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在此之前,以省名單位可是兵團級單位,按說應該放到兵團級單位任職,可他並不計較職務高低,到正軍級單位。
在這個位置上一干13年,不僅沒有提拔起來,反而在1968年受到影響被要求離休,結束13年省軍區司令的職務。直到七十年代後期,再次恢復工作,改為瀋陽軍區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