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在的國家對外行為是典型的「軍事搭台,經濟唱戲」。通過強硬的軍事手段威懾、逼迫其他國家屈服,再利用貿易戰實現其在經濟上收割全世界、榨取利潤的目的。既然哄騙不成,那就明搶。
美國以資本主義自由貿易立國,賺錢是它最主要的目的,這個無可厚非。但是以前的美國不是這樣的。從二戰開始,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走的路子一直是工業搭台,經濟唱戲,軍事只是輔助。
靠著製造全世界需要的商品,實現美國龐大的經濟收益。這麼做雖然也有一些霸道,但是至少在邏輯層面是說得過去的。我有全球頂尖的技術、研發、製造團隊,你們都沒有,所以我的東西就是貴。
這雖然有些不講理,但是礙於世界老大的身份,美國還是把這個過程披上了一層合理合法的外衣,冠以「自由貿易」的大旗,其他國家也樂於接受多花一些錢,買一些美國製造。畢竟東西真的好。
時間進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垮了,美國失去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手,美國飄了。再也看不上蹲車間、下工廠、下農田礦山一美元一美元的掙錢了,他們盯上了金融。
美國的大財團和金融玩家們玩出了一手操縱匯率的手段,通過匯率的漲跌,讓美國有源源不斷的利息收益,讓全球人打工養活美國人。所有的製造業,都從美國搬走,來到全球不發達的國家。
這麼做一開始是沒問題的,其他不發達國家獲得了一些低端製造加工業的發展機會,自身的工業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美國也樂得輕鬆,不用幹活在家數錢、消費即可。
但是不生產只消費。這相當於只拉不吃。長此以往,鐵人也受不了啊。而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國玩的這一手花活是在讓全球為它打工,他自己優哉游哉,其它國家面朝黃土背朝天。
如此一來,以日本、歐洲、東南亞和中國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就有意見了。那怎麼辦?以前不是工業搭台,經濟唱戲嗎?從那時起就改成了軍事搭台,經濟唱戲。靠著軍事手段,明搶。
推高日本的金融泡沫收割日本;發動金融風暴在98年收割東南亞;在歐元剛剛誕生之際,一手操縱南聯盟空襲行動,讓大資本逃離歐洲。如此一來美國的霸權又撐了20年。
但是這麼做也有三個前提,一個是美國人始終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購買力和消費力;第二就是美國必須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第三就是其他國家的製造業始終停留在低端水平。
美國人必須確保全球最高端的核心技術、工業製造能力始終掌握在美國手裡。從而確保這個世界上沒有國家在綜合國力上接近或者超過美國。但是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過程。
一方面讓其他國家進行工業製造,一方面又不允許其他國家進行產業技術升級迭代。為此美國不得不在全球不斷發動戰爭維繫統治,從而陷入了沒錢、打仗、收割、再打仗、再沒錢的惡性循環當中。
更讓美國難受的是,中國已經悄悄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工業製造國了。美國人日防夜防的產業技術升級,還是讓中國給摸透了、做成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美國人能製造的,我們也能製造,美國人不能製造的我們還能製造。而且又便宜又好用,服務態度還好,今天下單明天就送貨,時不時還給你一點小驚喜。
更要命的是,美國在軍事層面,也無法確保戰勝中國。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在軍事上也沒閑著。不顯山不露水的把自己的海軍、空軍、陸軍更新換代了個遍,壓箱底的大傢伙也越來越多。
美國回頭一看,第一島鏈第二道連之內,自己已經完全沒有什麼戰略優勢了。各個基地就像是活靶子一樣暴露在我們強大的活力打擊範圍之內。美國急了。
但是礙於面子,又拉不下臉和我們好好說話,總是想通過實力的地位與我方談判,總是想讓我們先求著他。在各種訴求得不到滿足後惱羞成怒,把關稅加到了125%。沒想到中國大手一揮:跟。
美國這麼多年一直以來就是強盜思維,他們並不以此為恥,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方式。只不過最近幾十年身份地位上來了,知道好歹了,給自己披上一層文明的外衣。一旦受到威脅,他們的強盜基因本質就暴露了。
中國人民這80年可不是嚇大的,大風大浪見得太多了。上下同欲者勝,我們現在團結的情緒空前高漲,就是要與你一較高下。打,奉陪到底,談,敞開大門,就看美國怎麼做出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