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與期待相遇
■李詩鶴 王垣鑌
春節前,海軍某導航台為來隊探親的家屬們組織冰雪運動會。圖為二級軍士長楊超華與妻子楊娟參加爬犁競速賽。(王宇 攝)
這天,海軍某導航台一級上士何輝天不亮就起來了,在營區里走來走去,把即將進行的活動流程在腦海里預演:「天氣還是有些冷,冰雪運動會的時間得控制好,別讓家屬們凍感冒。下午安排了幾名新兵表演說唱節目,歌詞節奏有點快,不知道他們上台會不會緊張……」
春節前,家屬們從天南地北趕來駐地過年。導航台位置比較偏遠,四周幾乎沒有可供家屬娛樂的地方。營區的小池塘結了厚厚的冰,官兵靈機一動,決定「就地取材」,為家屬們舉辦一場冰雪運動會。
上午9點,家屬們從家屬院乘坐大巴抵達營區。此時,冰雪運動會「會場」早已布置妥當。潔白的冰面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官兵特意給軍娃們堆的雪人威武高大,別具軍營特色;冰爬犁和冰錐整齊地擺放著……孩子們激動地衝到冰面上,追逐嬉戲,笑聲久久回蕩。
「各位戰友,讓我們鼓掌歡迎遠道而來的家屬。今天天氣雖然冷,但怎麼能抵擋咱們的熱情。我們首先要進行的是爬犁拔河活動。接下來,咱們先來分組……」何輝拿起話筒,熱情洋溢地安排大家開展活動。爬犁拔河、親子競技、冰上接力……大家越玩越起勁,歡呼聲和笑聲此起彼伏。
不一樣的驚喜
「老楊,嫂子,加油!」在戰友們的吶喊聲中,二級軍士長楊超華和妻子楊娟「駕著」冰爬犁,最先衝過終點。
楊娟是一名老師。每到寒暑假,她便帶著女兒閣閣踏上探親的旅程。這條跨越千里的「探親路」,楊娟一走就是15年。她喜歡軍營的春節,這裡有久別重逢的喜悅、有歡聚一堂的熱鬧、有親人般的溫暖。
這些年來,楊娟並不容易。那年,楊超華向單位打了休假報告,打算回家陪伴預產期即將到來的楊娟。不承想,楊娟早產了。
恰巧那天,單位的設備發生故障,楊超華在場區忙了一上午。等到中午回到宿舍後,才看到妻子打來的10多個未接電話。楊超華預感到什麼,再給楊娟回電話時,已無人接聽。
從父母那裡得知消息後,楊超華匆匆踏上回家的路。火車上,他收到了妻子發來的消息:「我給你生了個女兒。」
那一刻,楊超華的眼眶紅了。
那天,看到風塵僕僕趕回來的楊超華,楊娟閉上眼睛,把頭扭到了一邊。
楊超華走上前,緊緊地握住楊娟的手。
楊娟默默流下了眼淚:「他握住我手的那一刻,我好像突然就不怪他了。」
這些年,一家三口聚少離多。楊超華不善言辭,就向身邊的年輕戰友請教經驗,製造些小驚喜給妻子和女兒。他曾網購了99朵玫瑰,儘管搞錯了,買到的是一捧「塑料花」,卻依然讓楊娟欣喜不已。他去參加閣閣學校舉辦的藝術節,讓閣閣開心了好些天。
當時,閣閣上的是寄宿學校,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楊超華休假到家時,閣閣還在學校。
那天,見到楊超華,閣閣很激動,一下子抱住了他。
後來,閣閣拉著楊娟的手,一個勁問:「媽媽,我爸爸怎麼來了,你怎麼沒有提前告訴我呀?我爸爸為什麼突然間來看我呀?」
「爸爸來了不好嗎?」楊娟笑著問。
「哎呀,我終於感受到了爸爸來看我的感覺。」閣閣沉浸在喜悅中。
看著女兒高興的樣子,楊超華的眼眶也濕潤了。
閣閣宿舍床上的被子,總是疊成「豆腐塊」。這是她有一回去探親時,楊超華教會她的。她參加作文比賽,寫下的作文《我爸爸是一名軍人》,讓同學們認識了紮根祖國邊陲的爸爸。
「你爸爸當兵多少年啦?」有同學問。
「20多年。」閣閣說。
「這麼厲害!」
「是的,別人都叫他老楊。」
閣閣之前去探親時,在營區宣傳欄上看到了楊超華的「個人簡介」,上面寫著這樣一段話:「他熟悉台隊每根管路的走向,清楚每根纜線的來去……他是兄弟心裡的『老楊』,是機電部門的『定心丸』,是導航戰位的『護身符』。」爸爸被戰友們叫「老楊」,便記在了閣閣的心裡。
楊超華說,給妻子買花、去學校看看女兒,這是他能帶給家人的驚喜。
楊娟說,現在她和閣閣在家鄉的部隊醫院看病,也能享受優待;有一年,楊超華獲得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三等獎,單位還邀請她去療養;楊超華有次立功後,當地相關部門敲鑼打鼓將喜報送到她手裡。一位領導對她說,軍嫂很偉大,軍功章有她的一半。那一刻,楊娟覺得自己身為軍嫂好光榮。
思念的味道
冰雪運動會結束後,官兵和家屬回到餐廳里。經過簡單分工後,大家圍著餐桌開始包餃子。
窗外的風帶著些許寒意,卻吹不散屋裡的暖意。上等兵閆忠寶站在案板前,低著頭,將劑子一個個認真地摁扁,擀成圓圓的餃子皮。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餃子的包法各不相同,也引申出各種各樣的話題。閆忠寶聽到感興趣的話題,就笑著抬頭看一眼。
閆忠寶一邊擀,一邊回想母親當初教他的手法。在家時,一到過節,家裡就會包餃子。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包餃子。母親教給閆忠寶擀皮的手法,卻很少讓他動手。此時,對家的思念如潮水般湧來,讓他突然有些手忙腳亂。
剛下連來到導航台的那個周末,閆忠寶與家人視頻連線。許久未見他,家人紅了眼眶。閆忠寶便將攝像頭調轉過來,帶著家人參觀宿舍、食堂,「姥爺,媽,放心吧,我在這裡很好。」後來,他將津貼攢下來,一到過節就給家人買些禮物,讓他們知道自己「一切都好」。
這是閆忠寶在軍營里過的第二個春節。閆忠寶忽然意識到,不知不覺中,他經歷了某種成長。
一到家屬來隊,戰友們總能嘗到不同的美味。二級上士房漢釗想起了那年父母給他的新春「禮物」。那年,房漢釗的父母抵達導航台時,已是除夕下午。母親閑不住,放下行李便跑到炊事班忙活起來。
「燉魚是我們家鄉的特色,給大家嘗嘗!」那天,燉魚做好後,房漢釗的母親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開心地笑了。
「阿姨,這魚真香,辛苦您了。」戰友們舉起手裡的飲料,向房漢釗的母親表示感謝。
不久前,房漢釗的新婚妻子來隊探親。她與其他軍嫂一起,給大家做了一桌美味的菜肴。
那天,房漢釗向妻子敬了一個軍禮。妻子紅了眼眶,緊緊握住了房漢釗的手。
……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了故鄉……」此時,餐廳里響起了歌曲《異鄉人》,動人的旋律牽動著每個人的記憶。大家沒有停下手裡包餃子的動作,心裡卻升起了別樣的情感。軍營春節的味道里,少不了思念。堅守,為戰友們的思念平添了富有家國蘊味的感動。
身後的點點星光
所有活動都結束後,何輝搭乘送家屬們回家屬院的車,在夜色中踏上了休假回家的旅途。入伍18年來,台里許多活動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對他來說,春節期間休假回家的機會,屈指可數。
「爸,我在路上了,後天到家。」何輝打給父親何旺旭。
「好,我和你媽在家裡等你,路上注意安全。」何旺旭激動不已。
結束通話後,何輝望著身後熟悉的營區,心中湧上一陣莫名的感動。小小的營區亮著點點「星光」,在曠野中顯得寧靜而溫暖。剛剛換哨的年輕戰友,正目光炯炯地望向前方。何輝想,他們也會像他一樣,親眼看過這裡的春夏秋冬,並永遠刻在心裡。
何輝的父親何旺旭,有次春節也來過導航台。
何旺旭年輕時曾在邊防當兵。有一年,他的父親四處打聽,千里迢迢從甘肅老家尋到了何旺旭的營區。父親本來年紀不算大,但經過一路跋涉,鬍子數天未刮。戰友告知何旺旭,連隊門口有位老人家來找他。何旺旭出來後才看到,戰友口中的「老人家」竟是父親。
何輝入伍後,何旺旭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當年父親牽掛他的感覺。那年春節前,他突然決定去兒子的部隊看看。
不久,何旺旭踏上了旅途。
從甘肅老家坐了40多個小時火車,何旺旭來到招待所時,天色已晚。聽到熄燈號響後,何旺旭匆匆上床躺下,等著何輝關燈。他壓低聲音對何輝說:「兒子,要不咱關了燈再悄悄地聊會兒天。」聽到父親這麼說,何輝忍不住笑了。
何旺旭在招待所住了12天。那段日子,他每天早早起床,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後,就跟官兵一起「出操」。父子倆一起拍了很多合影。每張合影里,何旺旭都笑呵呵的,神情充滿了驕傲。「兒子,你要記住,只要好好乾,在哪兒都會發光,你是爹這輩子最大的驕傲!」聽到父親的話,何輝心中充滿了感動。
「要好好乾。」入伍這些年,何輝一直記著父親說的話。這是他的理想,也是父親的心愿。
導航台坐落在白山黑水的一片玉米地中間。夏天,這裡四周是一片綠色的波濤,秋天則是一片金色的海浪。冬日裡,玉米秸稈被捲起來,零星地散落在空空蕩蕩的土地上,紅白相間的發射塔在寒風中巍然矗立。春節前,那些涌動在心底的親情記憶、那些不辭辛苦的千里奔赴,化作盛開在冰天雪地里絢爛的花。
春節過後,家屬們陸陸續續離開了軍營。楊超華等幾位老班長帶著新兵們又踏上了巡線的路途。山林中遠遠地傳來一陣歌聲:我愛這藍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