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又宣布退休了,在股東大會上,他著重提到自己非常看好日本股市,然而全程未提及中國市場,這著實令人感到疑惑。中國作為當前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大國,卻未得到這位 「世界股神」 的關注。並且多年來,巴菲特基本不涉足中國公司投資,唯一廣為人知的比亞迪投資,在其整體持倉中佔比也並不高。
那麼,巴菲特為何不投資中國?是他眼光出現偏差,還是中國 A 股市場存在問題?事實上,弄清楚巴菲特不投資 A 股的原因,就能明白為何 A 股多年來始終在 3000 點上下徘徊。十多年前,A 股指數在 3000 點,彼時納斯達克指數同樣是 3000 點,如今納斯達克指數已攀升至 20000 點,而 A 股依舊在 3000 點附近波動。

這就需要探討 A 股的本質。A 股本質上是一個融資盤,而美股市場則是一個分紅市場,十分健康。持有美股,每年能獲得穩定的分紅回報,即便股價有所下跌,只要公司經營健康,持續分紅就能彌補部分損失。反觀 A 股,除銀行股、保險股外,大部分公司的融資額遠遠高於分紅額,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從市場募集的資金,遠比回饋給市場的多。
以董明珠執掌的格力電器為例,她雖常發表爭議言論,卻能穩坐格力董事長之位,原因就在於格力的分紅表現出色。在 A 股市場中,像格力這樣分紅健康、融資與分紅比例合理的公司少之又少,民營企業更是如此,許多民營企業大量融資後,大股東持續套現,最終導致公司經營不善。若巴菲特來 A 股投資,其 「股神」 名號恐怕難以維持。

相比之下,港股市場相對健康。此外,中國優質企業大多不在 A 股上市。A 股的核心權重股主要是國有企業、地方股份制企業以及一些不知名民營企業,而像阿里巴巴、騰訊等知名互聯網巨頭,要麼選擇在美國上市,要麼回歸港股,並未在 A 股上市。如今新興的高科技企業,未來上市也大概率首選港股而非 A 股。A 股缺乏優質標的,巴菲特自然沒有投資動力,況且許多優質中國公司已在美股上市,他在美股市場投資即可,無需涉足 A 股。
從市場規模與流動性來看,美股總市值約 50 萬億美元,流動性極強;A 股總市值僅十幾萬億美元。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資金體量龐大,數千億美元的資金需要高頻周轉以保障安全性和穩定性,A 股市場難以滿足其需求。

那麼,巴菲特為何選擇投資日本公司?一方面,日美經濟合作深入,雙方難以出現結構性矛盾,投資日本對身為美國投資者的巴菲特來說更為安全;另一方面,近年來日元大幅貶值,為巴菲特提供了 「打折」 投資的機會。隨著美元降息,日元勢必升值,屆時巴菲特在日本的投資套現換回美元,便能賺取匯率差價。
巴菲特不投資中國,除市場因素外,還考量了中美之間潛在的貿易摩擦、科技競爭和政治分歧等問題。對於資金體量較大的投資者而言,可以參考巴菲特的投資思路;但對於資金量較少的投資者,盲目投資美股並非明智之舉,國內的美股 ETF 往往存在較高溢價。因此,資金量少的投資者不妨先深入研究 A 股市場,待積累一定經驗和資金後,再做更全面的投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