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授權,「秦安戰略」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或淵視點」,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2.14事件繼續發酵。
而昨天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在台所謂「立法機構」面對國民黨「民代」賴士堡質詢時坦言自己晚上睡不好覺。
在接受羅智強有關「第一擊」的質詢時稱,「第一擊」不外是槍炮、飛彈,但現在環境變化,存在「灰色地帶」襲擾,所以我把它(第一擊)界定為:
只要是航空器材,或者海航的實體逾越我方「規範」,我就把它當成發起了「第一擊」,那我們就有權利針對他的「第一擊」做反制。
我們沒有「第一擊」的問題,我們只有「反制」的問題。
這段話就是邱國正最新關於「第一擊」的表態。
啥意思呢?
他是說只要解放軍的航空器材,包括戰機、無人機等逾越了「規範」就把它當成「第一擊」進行反擊。
但仔細看卻發現就仍然是一番模稜兩可的表述。
首先你的「規範」是什麼?
是24海里,還是12海里,或者本島上空,這他沒講。
至於解放軍戰機、軍艦,海警船進入台島12海里及更近的距離這些未經公開證實的咱就不講,但24海里解放軍戰機、軍艦都已經進入過,未聽見「第一槍」。
再有就是「航空器材」不包括空飄氣球嗎?
而空飄氣球可是直接從台島上空穿越了,那「第一槍」又在哪呢?
果真,下一位質詢的「民代」就問了他為何不打大陸空飄氣球的問題。
並稱,當時美國是用導彈打下來的。
邱國正稱:空飄氣球我們一直在監控,據我們了解它都是用來測試大氣溫度、風向等,我們看到後不可能用「飛彈」去打。
我們會告知民航局,還有地面部隊看到如果降下來了在我們範圍以內該把它擊毀,或者掉下來被撿到了要上交。
所以,邱國正的「第一擊」的說法幾乎是被讀秒打臉。
其實這也真怪不得邱國正。
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解放軍只要進入了12海里,就是做好了應對你「第一槍」的準備,也一定是做好了對你「反制的反制」的準備,而通常這種背景下的「反制」是毀滅性的。
事實上,老軍頭邱國正當然自己也知道他所講的「反制」的毀滅性,但他在那個已經嚴重認知畸形的蛙島上又不得不這樣講。
島內的軍事裝備確實有一定的基礎,但以目前台軍狀態看無論是邱國正一類的高階指揮人員還是具體作戰士官都沒有戰鬥意志與相對應的技戰術,這是不需要再討論的問題。
目光再回到金門。
針對2.14事件持續發酵,顯然台當局也是心在發慌。
最新消息是有網友曝料,金門海巡部門在金門島與小金門間的金門水道上突然布置了一個類似浮動船塢的大型平台。
上面有豎起的比較高的類似觀測台的東西。
分析這一舉動有兩個目的。
一是防止大陸的軍艦及海警船會通過金門水道,所以對水道設置障礙。
二是作為觀察廈金水域的觀測點。
這很可能與近期我方開始對廈門劉五店航道進行的疏浚工程有關。
疏浚該航道的目的顯然是打通廈門港與外部的聯結,而事實上在大小金門島間的金門水道是一條更好的航道。
估計台當局現在是開始擔心該航道了,弄來這種大型障礙物一是對航道形成阻礙及就近對往來船隻進行監視。
但基本上這些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操作,金門一個彈丸之島,生存無外兩個通道,一是從台本島進行補給,二是靠大陸的供應維持。
包括重要的水、電等基礎生活能源都是來自廈門。
真想控制它根本不用去什麼金門水道,把外圍一封鎖,內部供應再一切斷,完全就是一個孤島。
事實上這也是台島的一個縮影。
對於此次2.14惡性撞船事件的演變,新黨副主席李勝峰用「此時無聲比有聲才更可怕」來形容。
李勝峰的感覺是對的,現在各方都已在暗中發力,統一的情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聚變式推進。
今天國民黨宣布撤銷了「黃復興黨部」;賴清德表態被解讀可能不再針對2.14事件談判,台防務部門公布所謂「第一擊」標準;海警進入台島東部水域23海里;美國有借仁愛礁升級南海衝突級別的圖謀。
這些事內涵不同但歸途相同。
2.14事件就這樣了結了嗎?2名漁民怎麼可能枉死?
下周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