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掐住脖子的時候就「翻白眼」,對方剛鬆手就吹捧自己「戰無不勝」。這就是印度對於此次印巴衝突的態度。
就在巴基斯坦主動拋出橄欖枝、釋放一名被俘虜的印軍士兵之際,不甘心失敗的印度,開始了新的行動。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咽不下失敗這口氣的莫迪,很快就會找巴基斯坦的麻煩,看似風平浪靜的印巴邊境,隨時都有可能傳出槍炮聲。
印度舉國上下慶祝勝利、莫迪與印度軍方宣布「大獲全勝」之際,巴基斯坦迎來了3個噩耗。讓巴基斯坦坐立不安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第一件事,巴基斯坦後院起火。一直以來,活躍在印度腹地、動輒就襲擊印軍的反印度武裝,都是新德里的心腹大患。在巴基斯坦,隔三岔五就跳出來製造混亂的,是臭名昭著的俾路支武裝分子。
巴基斯坦在5月19日證實,18日晚上,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區發生了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造成了至少4人死亡、20人受傷。
當時,襲擊者突然引爆了裝滿炸藥的汽車,巴基斯坦為此付出了巨大傷亡。這起悲劇發生後沒多久,巴基斯坦警方迅速介入調查,並封鎖了附近區域。
截至目前,仍未有任何勢力宣布為此事負責。從以往的例子看,這件事很可能與俾路支武裝分子有關。
當然,也有可能是別的勢力乾的。
早在五月初,俾路支武裝分子就突然出手、打了巴基斯坦軍警一個措手不及。整個戰鬥過程中,攜帶著大批武器的俾路支武裝分子,讓巴基斯坦遭到了沉重打擊。
當時,巴基斯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印巴邊境,這讓俾路支武裝分子看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某種程度上說,對巴基斯坦而言,一心想要讓俾路支擺脫巴基斯坦控制的俾路支武裝分子,是比印度還要可怕的對手。
一方面,俾路支武裝分子不是什麼散兵游勇,而是訓練有素的武裝勢力,曾是美國用來對付塔利班的工具。俾路支武裝擁有大批美式裝備且不說,背後還有印度提供支持,實力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俾路支地形複雜、環境惡劣,巴基斯坦要想徹底消滅俾路支武裝分子,很不容易。
如果此次製造「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的是俾路支武裝,接下來,巴基斯坦軍方將不得不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俾路支地區,這無疑會減輕前線印軍的壓力。
換句話說,巴基斯坦本土越危機四伏,印度就越高興。在莫迪看來,這是印度軍方趁火打劫的好機會,不容錯過。
需要注意的是,當下,美俄英法德仍未就此次襲擊事件發聲。
第二件事,印度在印控克什米爾邊境集結50萬大軍。印度表示,已重新將大約4000名退伍士兵部署至印控克什米爾,這有助於提高印度對「當地安全局勢作出有效應對」的能力。
當下,印度已在印控克什米爾集結50萬大軍,考慮到莫迪曾表示「印度只是暫時停火」,與印度向70國通報所謂的戰果。很顯然,被擊落多架戰機、本土軍事目標被炸的印度,這次不會輕易罷休。
從這個角度看,巴基斯坦確實要更加小心了。
第三件事,印度迎來強援,巴基斯坦腹背受敵。在巴基斯坦本土挑事的俾路支武裝分子,是印度的「幫手」之一,但有求於印度的,還有伊朗與阿富汗塔利班。
印巴爆發激烈空戰後,伊朗外長率隊抵達印度,試圖緩和印巴衝突的同時,伊朗與印度簽署了多份合作協議。兩國承諾,將在多個領域深化合作。
塔利班臨時外長也與印度外長蘇傑生通了電話,這是塔利班入住喀布爾以來,雙方首次展開外長級別對話,意義不言而喻。在這之前,阿富汗塔利班曾多次與巴基斯坦交火,雙方互有傷亡。
當然,巴基斯坦身後也站著沙特與土耳其。此次印巴衝突爆發後,土耳其為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巴基斯坦已對土耳其表示感謝。
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於,隨著時間推移,美俄英法等各大勢力會不會捲入印巴衝突。
說到底,美俄英法與印度的軍事合作非常密切,也曾多次在印巴衝突升級後為印度雪中送炭。
對美國而言,推動印巴衝突升級,有助於美國更好地出口武器裝備。
但就目前看,美國似乎無意給緊張局勢煽風點火。特朗普很清楚,今時不同往日,一旦美國製造的武器被大量摧毀,美國就會得不償失。
表面上看,不斷告訴印度民眾與全世界,「我們贏了,巴基斯坦輸了」的莫迪,確實很自信。但實際上,印度的明眼人都知道,此次印巴之戰,印度可以說是一敗塗地。印度反對派正在給新德里添堵,印度軍方也承受著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莫迪不可能會選擇忍氣吞聲。
真正的對抗沒準才剛開始,且看印度如何出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