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追憶、解讀、揭秘二戰歷史,絕無宣揚納粹主義精神或其它意圖,請勿曲解。謝謝合作!
Zimmerit防磁裝甲最早使用於1943年夏,它的出現曾引起了盟軍極大的關注,千方百計想弄清那是否是清德國人開發的什麼新式裝甲。
說到德國人專門研製防磁裝甲的起因則要回溯到1942年5月,德軍前線部隊在東線試用了一種空心裝葯磁性反坦克手雷,這類手雷幾經發展成為了德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之一。
使用者需要靠近敵軍坦克同時打開手雷底部的罩子,然後徒手把這個手雷貼在敵軍坦克裝甲上並拉動引信,此時地雷底部的U型磁鐵會牢牢地吸附在敵軍坦克上直到7秒之後爆炸。在鐵拳(Panzerfaust)和戰車噩夢(Panzerschreck)批量投產前,這是德軍一種非常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1944年接受訓練的人民衝鋒隊員在練習使用磁性反坦克雷
德軍很擔心這東西被盟軍抄去拿來對付自己,所以一種很正常的反制措施就是在坦克的垂直面上塗抹類似水泥的非金屬材料,讓這種磁性手雷無法吸附在戰車上。
於是從1943年9月開始,按照陸軍部的命令,所有前線裝備的坦克,封閉戰鬥室的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都按照要求塗布了由ChemischeWerke ZimmerAG公司研發的膩子狀混合塗層。這種混合塗層一般是在工廠塗布完成的,為了減少磁性手雷和戰車垂直面的接觸面積,這些塗層上會被刮刀按出各種凹凸不平但很整齊的圖案來。
如果在工廠塗布,戰車的防磁塗層乾燥會需要噴燈加熱,整個工時大約是兩到三天(視戰車大小而定)。
當然前線部隊也會收到Zimmer公司的塗料自己去製作防磁,圖案紋路就可能比較粗糙。
由於沒有證據顯示盟軍和蘇軍也使用類似的磁性反坦克地雷,這種耗工時但無用的工序於1944年9月被叫停。防磁裝甲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可以把戰車側面的質地變得非常粗糙,從而使得塗布其上的迷彩偽裝效果更好。比如下圖的虎王坦克,帶防磁裝甲的車體和不帶防磁裝甲的裙板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質地反差。
所以,所有生產於1943年9月到1944年9月期間的德軍坦克,封閉式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都是有防磁裝甲塗布的,不同車輛,不同生產商的防磁裝甲紋路各異。
C.W.Zimmer生產出的原料是裝在圓桶裡面的,呈軟泥狀,使用時再加入適量揮發性稀釋劑(丙酮),此加工程序非常簡單,毫無經驗的人也能手工完成。
敷設前,除了要清除坦克表面的防鏽底漆外,不用作任何特殊處理。防磁裝甲需在坦克表面上敷設兩層,首先用小鐵鏟(類似水泥鏟)將防磁裝甲材料均勻地敷在坦克表面上,敷設厚度標準為5毫米,然後用小鐵鏟的刀刃將防磁裝甲劃分為若干正方形。在常溫下陰乾24小時後,再把用稀釋劑進一步稀釋過的防磁材料敷設上去,並用鐵鏟或鐵梳在上面作出各種紋路,等全部敷設完畢後用燃氣噴燈使Zimmerit材料硬化。在硬化過程中,稀釋劑在噴燈的高溫下被全部蒸發掉了。如果不用噴燈進行硬化而採用常溫下自然硬化的方式,則需8天之久,這對於前線的緊迫需求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硬化完畢後就是上偽裝漆這最後一道工序了。
補充說明一下在防磁裝甲上劃線和紋路的作用。第一層材料上畫出的十字形分割線起的是增加附著力的作用,使得第二層防磁材料能牢固的附著在第一層上;
而第二層上的紋路是為了減小和反坦克雷的接觸面。
*防磁裝甲的成分及比例為:
25%的聚乙酸乙烯酯(作黏合劑)
10%的鋸末(作填充料)
40%的硫酸鋇
10%的硫化鋅
15%的赭色顏料
*敷設各種裝甲車輛所需防磁裝甲原料的重量:
StuG III -----70 kg
Panzer IV---- 100 kg
Panther -----160 kg
Tiger I----- 200 kg
不同車輛,不同生產商的防磁裝甲紋路各異。如:
華夫餅乾
水波紋
橫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