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2022年09月16日12:24:12 軍事 1194

自古以來,戰爭失敗的國家都面臨著悲慘的下場,其中向戰勝國割地和賠款這兩項可謂是相輔相成的「常規操作」。比如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不僅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協約國瓜分,本土也有佔八分之一面積的土地被割讓出去,而且還要承擔1320億金馬克的戰爭賠款。而鴉片戰爭後,腐敗無能的清廷更是多次向列強割地賠款。然而,日俄戰爭中的俄國在慘敗之後,卻只願意割地卻堅決不肯向日方賠款,這在戰敗國中是極其罕見的。

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 天天要聞

上圖_ 日俄戰爭(1904年-1905年)繪畫

  • 軍事慘敗外交強硬,最終如願以償

日俄戰爭的結果讓世界大跌眼鏡,老牌帝國主義列強俄國竟然慘敗於小小島國日本手中,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都被打的體無完膚(當然日軍也付出了屍山血海的慘重代價),俄國被迫與日本進行和談。期間,日本代表小村壽太郎除了要求俄國轉讓在清朝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的權益之外,更是向俄國提出了割地賠款的要求。

對此,沙皇尼古拉二世指示俄國代表團「不割地不賠款」,同時揚言如果日方不接受,戰爭就將繼續進行。俄國代表謝爾蓋·維特也表示,權益可以轉讓,但「要錢一分沒有,而俄羅斯的土地都是皇帝陛下的財產」,一口回絕了割地賠款的要求。

雙方一度陷入僵局,最終在美國這個和事佬的居中調停下,兩國各讓一步,俄國割讓庫頁島南部地區給日本,而賠款方面則一絲一毫也沒有給日本。那麼是什麼因素,使得俄國最終割了地卻不願意賠款呢?

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 天天要聞

上圖_ 日俄戰爭 美國裝出一付老好人的姿態

  • 割讓的庫頁島其實全境已經被日軍實際佔領,通過「割地」竟然還能收回一半的土地

庫頁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689年,當時康熙治下的清政府與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也明文確定庫頁島屬於中國領土。不過到了晚清時期,沙俄通過《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於1860年迫使清廷割讓庫頁島給俄國,並改名為薩哈林島。日俄戰爭爆發後,隨著沙俄在黃海海戰對馬海戰等遭到毀滅性打擊,制海權徹底喪失,日軍乘機長驅直入,佔領了整個庫頁島。

此時維特充分展現了其作為「沙俄末代最優秀的政治家」的出色才智,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表面做出讓步,願意割讓已經被日軍佔領的庫頁島給日本,但只是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也就是一半的面積,實際上卻是通過外交手段成功收回了另一半的被佔領土,這個操作可以說是相當高明,對於戰敗國來說也是難能可貴了。尼古拉二世對維特的表現也感到滿意,事後冊封其為伯爵,封號就是「薩哈林」。然而,不明就裡的俄國貴族們卻認為維特割地是喪權辱國,竟然還挖苦其是「半個薩哈林伯爵」,俄國高層的認知水平可略見一斑。

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 天天要聞

上圖_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

  • 庫頁島被俄國統治時間不長,而且不在俄國本土

庫頁島畢竟是1860年才徹底割讓給俄國,時間也才不到50年,人煙稀少,也基本沒有開發,基本是「原生態」,而且又是本土以外的島嶼。因此當時俄國朝野上下對其的領土意識並不太強,更多是看做從清政府身上割下的肥肉。俄方最後將其一半割讓給日本,相對來說心理上也容易接受,不會太過於悲哀,這就好比是撿來的錢又丟了一半的心態一樣。

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 天天要聞

上圖_ 日俄戰爭地圖

  • 當時俄國的經濟情況頻臨崩潰,根本無法承擔日本天文數字般的賠款要求

日元在今天的國際社會是一種「不值錢」的貨幣,目前的1美元更是能兌換約140日元。但在100多年前,日元還是比較堅挺的,在1897-1917年期間,日元與美元的兌換匯率一直保持在2:1左右。因此日方向索賠俄國索賠30億日元,相當於15億美元,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

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方向清政府索賠2億兩白銀,不過也才相當於3億多日元,可見日方此次對俄國更是獅子大開口。而作為「帝國主義國家上最薄弱的一環」的俄國當時已經日薄西山,本來就拮据的經濟形勢,加上日俄戰爭期間龐大的軍費開支,已經是債台高築、入不敷出,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乖乖接受日本的條件,那俄國的經濟必定會遭到毀滅,這將比戰爭失敗更是動搖國本,更何況因戰敗導致國內革命勢頭已經高漲。

因此,對於俄國來說,寧可損失一些相對無關緊要的土地,卻絲毫不能在賠款問題上向日本讓步。

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 天天要聞

上圖_ 日俄戰爭前期自信過度的俄國漫畫

  • 俄國作為老牌帝國主義列強,也需要挽回一點國家顏面

開戰前,俄國壓根就沒把日本這個島國放在眼裡,時任俄國陸軍大臣的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放言「一個俄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並認為和日軍交戰就是一場輕鬆加愉快的「軍事散步」,而曾做過沙皇的侍從武官長,又擔任過駐日武官的萬諾夫斯基更是輕蔑的表示「日本陸軍還在嬰兒期」,沙皇尼古拉二世更是蔑稱「日本人是一群討厭的黃色蠻猴」,普通俄軍官兵也都對日軍不屑一顧,也正是這種從上到下的自大輕敵態度,成為俄軍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戰爭的結果可謂是戰前有多囂張,戰後就有多丟人,被「蕞爾小國」打敗的事實,讓俄國大跌顏面,簡直在「列強圈」里抬不起頭。因此,俄國希望和日本討價還價,不肯完全接受日本的要求,也是出於國家臉面需要。因此堅決不肯賠款,只願意割讓少許土地,也算是稍微找回了一點自尊罷了。

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 天天要聞

上圖_ 日俄戰爭(大海戰)俄國軍艦被擊中

  • 俄國的綜合實力和軍事實力也給予俄方堅決不賠款的底氣

當時俄國畢竟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22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龐然大物,而日本當時僅僅只有4000餘萬人口,只相當於俄國的零頭,面積更是僅僅只有不到40萬平方公里,工業發展水平上也要落後於俄國。

具體軍事方面,雖然俄國的海軍主力已經全軍覆沒,陸軍也遭受到了慘重損失,但俄國歐洲部分的軍隊依然完好無損,就在談判期間,俄國還在不斷的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向遠東地區增兵,已經從數量上超過了日軍。畢竟當時俄軍的正規軍超過100萬人,後備役軍人高達375萬之多,如果需要的話這個數字還可以擴大,而日軍當時極限也不過只能動員200萬左右的兵力。因此如果繼續長期消耗作戰的話最後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

當時的日軍參謀總長山縣有朋等日方軍政高層均認為即使俄方完全不同意日方要求,也要與之和談,這也是出於對俄國實力依然存在畏懼。正是因為依然有著強大的實力做後盾,使得俄方也能對日本採取較為強硬的態度,並對不可接受的賠款要求給予堅決抵制。

日俄戰爭俄國慘敗,卻為何只願意割地,堅決不肯賠款呢 - 天天要聞

上圖_ 日俄戰爭中的日軍偵察騎兵

戰敗的俄國依靠殘存的實力為後盾,通過外交上的堅決反擊,最終迫使日方放棄了賠款的要求,可謂在軍事上慘敗的同時,獲得了外交上的少許勝利,多少有些心理安慰。

然而,日俄戰爭不僅使得俄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大大下降,還使得國內社會各個階層對尼古拉二世為首的羅曼諾夫王朝失望透頂乃至憤恨敵視,由此而來的政治經濟危機更是完全籠罩了這個已經腐朽不堪的帝國,這也為短短十餘年之後的「十月革命」埋下了一個重重的伏筆。

作者:楊上柳下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浩瀚大洋是賭場》,俞天任著,語文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淄博艦啟航參加湯加海軍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 - 天天要聞

淄博艦啟航參加湯加海軍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

據微信公眾號「東海艦隊發布」消息,今天(15日)上午,中國海軍淄博艦攜高郵湖艦,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解纜啟航赴湯加參加該國海軍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 「任務準備完畢,請示啟航!」上午10時許,任務指揮員向東部戰區海軍領導報告後,海軍淄博艦、高郵湖艦駛離碼頭。甲板上,任務官兵精神抖擻,整齊列隊,揮手告別。 根據...
前方叫苦,後方挽尊,美海軍稱「與胡塞戰鬥是二戰以來最激烈戰鬥」 - 天天要聞

前方叫苦,後方挽尊,美海軍稱「與胡塞戰鬥是二戰以來最激烈戰鬥」

【觀察者網/文 山貓】如果從去年10月19日,「卡尼」號驅逐艦首度在紅海攔截胡塞武裝從葉門向以色列發射的無人機算起,美國海軍在紅海針對葉門武裝的戰鬥已持續249天,從12月18日美國正式官宣啟動「繁榮衛士行動」計算,也已滿整整180天。但從收效上來說,至今仍不見胡塞武裝對紅海的打擊強度有明顯的降低,就在今天(15日)...
到底是北約東擴,還是東歐西靠? - 天天要聞

到底是北約東擴,還是東歐西靠?

學了一個新名詞啊,跟大家分享一下,叫做東歐西靠。啥意思?有網友跟說我,這俄烏戰爭根本不是北約東擴導致的,事實上不是北約東擴,而是東歐西靠。 按照這個網友的邏輯,北約根本不想東擴,而是東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