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家人們有福了?從明年開始,德國要給6歲以上的小朋友們,每個月都會往他們賬戶里打10歐元,這筆「零花錢」一路存到退休,竟然有可能滾成一筆百萬歐元的巨款?
你是不是也跟小五一樣,聽到這消息不敢相信,難道德國政府掌握了什麼點石成金的財富密碼?
首先這事兒可不是瞎說哈,是德國聯合政府(由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正兒八經規劃的一項名為「Frühstart-Rente」(意為「早鳥養老金」或「人生起跑線養老金」)的政策。
按照計劃,從2026年1月1日起,德國境內每一位在教育機構就讀的6歲到18歲的孩子,都將每月從國家那裡獲得10歐元的「紅包」。
這筆錢不會直接發到孩子手裡,而是會存入一個「個人化、資本支持、私營化管理的養老儲蓄賬戶」里。
等到孩子年滿18歲,他們就可以選擇自己繼續往這個賬戶里投錢,直到退休,期間的投資收益還能享受免稅待遇。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國家幫你給娃存了筆「原始股」?
這計劃的初衷,是想讓年輕一代儘早接觸資本市場,培養他們的養老儲蓄意識。用德國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的話說:「我們正在重塑整個體系!」聽這口氣,是要下一盤「大棋」啊?
那麼,這每月10歐元的「種子基金」,真能長成百萬歐元的參天大樹嗎?
我們不妨來算一筆賬。從6歲到18歲,這12年間,國家總共會為每個孩子投入1440歐元。如果這筆錢投資於一個年化回報率能達到6%的項目(比如追蹤MSCI世界指數的ETF基金),那麼到孩子18歲時,賬戶里的金額大約能增長到2100歐元左右。
也就是說,在孩子未成年的這段時間,國家送的這筆錢,自己就能「生」出大約660歐元的利息。
如果這2100歐元在孩子18歲後,不再追加投入,就這麼靜靜地躺在賬戶里,繼續以6%的年化收益率「滾雪球」,滾到67歲退休時,也能變成一筆大約3.65萬到3.95萬歐元的養老金。
更有甚者,有模型測算,如果從18歲開始,年輕人自己每月再往這個賬戶里投入100歐元,同樣按照6%的年化收益計算,到67歲退休時,賬戶里的總金額理論上可以達到驚人的37.5萬歐元!
這其中,光是複利帶來的收益就超過了30萬歐元!這麼一看,雖然離「百萬歐元」還有點距離,但也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足以在退休時,為生活添一份底氣。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開始羨慕德國的娃了?等等,這看似完美的計算,並不是天衣無縫,專家敏銳捕捉到了其中的紕漏。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的專家盧卡斯·門克霍夫就指出,目前很多細節還不明確,比如18歲後個人每年最多能存多少錢?如果孩子或家長不主動選擇投資方向,這筆錢又會如何被默認投資?他擔心,每月僅10歐元的投入,可能太少了,不足以真正激勵人們積極去研究和學習理財。
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RWI)所長克里斯托夫·M·施密特教授的批評則更無情~
他認為,這種由國家定期打錢,而受益人無需付出任何「儲蓄」或「克制」努力的方式,完全違背了儲蓄的本質——「今天克制消費,是為了明天擁有更多」——這種寶貴的學習體驗,在「早鳥養老金」計劃中蕩然無存。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即便是最樂觀的收益預期,考慮到複利效應,這筆錢也幾乎不可能在老年時填補養老金的缺口。」他擔心這會給民眾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從而忽略了更深層次的養老體系改革需求。
還有人算了一筆更現實的賬:德國工會聯合會(DGB)的安雅·皮爾女士指出,即便這10歐元連續存上60年,最終每月能拿到的養老金可能也就30歐元左右(稅前)。
對於個人來說,收益微乎其微,但國家每年卻要為此投入約10億歐元,這筆巨款,最終可能更多地是滋養了私營的金融保險機構。
除了「劃不划算」的經濟賬,這計劃在操作層面也面臨不少問號。
比如,如何界定和監管「在教育機構就讀」這一條件?會不會催生一套龐大而昂貴的官僚審核系統?那些沒有走「標準」求學路徑,比如在18歲前參加了志願服務或服兵役的年輕人,會不會因此被排除在外,與這份「國家福利」失之交臂?這些孩子,往往在未來更需要養老保障。
當然,也有力挺的聲音。德國僱主協會聯合會就對此表示支持。基金公司Union Investment的CEO漢斯·約阿希姆·賴因克也稱讚這是一個「創新、有創意且充滿希望的途徑」,能幫助孩子和家長積累資本市場的經驗。
說起來,這種「國家給娃發錢搞投資」的點子也並非德國首次提出了。
此前,德國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就提出過一個類似的「兒童啟動金」(Kinderstartgeld)方案,同樣是給孩子每月10歐元進行投資,但條件更寬鬆,所有兒童都能享受,並且18歲時可以自由支配這筆錢。
相比之下,「早鳥養老金」的強制儲蓄時間更長,這一點倒是得到了部分專家的認可,認為這樣更能發揮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應。
德國這份雄心勃勃的「早鳥養老金」計划出發點是好的,在全球都面臨養老壓力、年輕人對傳統養老金信心不足的背景下,政府主動下場,嘗試用新的方式引導年輕人關注養老規劃,培養財商意識,這本身就值得肯定。
每月10歐元,雖然數額不大,但它在傳遞一個信號:養老要趁早,理財很重要,複利是魔術。對於很多從未接觸過資本市場的家庭來說,這或許是他們了解和學習投資的「第一堂啟蒙課」,是國家送給孩子們的「第一桶金」。
這份來自德國的「未來紅包」,會是點亮孩子未來的「阿拉丁神燈」,還是一張畫給未來的「大餅」?
它更像是一個「引子」,一個「催化劑」,真正的養老儲備,大頭還得靠個人在成年後持續、理性、大額的投入。
如果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這每月10歐元上,而忽視了更全面的養老規劃和更根本的養老體系改革,那恐怕真的會陷入「虛假的安全感」之中。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