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行事風格依然像極了2017年,上任就是對前政府人員的解職,退群,加關稅,嚴肅整治移民政策等等。
最近,特朗普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解職,這個職位在美軍當中的地位獨樹一幟,但是特朗普說不喜歡就可以解職,最近無論是烏克蘭特使還是新擔任參聯會主席的布朗,實際上都是特朗普之前的親信。
接下來,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展開對俄烏衝突的談判,這也會是特朗普對競選期間的承諾履行,畢竟,特朗普表示可以24小時結束俄烏衝突,雖然目前看這並不可能,但是美國的態度真的是說變就變,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更是和拜登迥異。
特朗普似乎對俄烏衝突的態度更加指責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認為澤連斯基都是獨裁,這樣的態度,幾乎決定了美俄之後關於俄烏衝突的談判是會犧牲烏克蘭很大利益的,烏克蘭最好不要抱有幻想了。結束俄烏衝突對於美國而言,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不再用繼續給烏克蘭輸血,省錢+恢復和俄羅斯的關係,似乎是特朗普想要的。特朗普對普京的態度的確是好的出奇,甚至認為俄羅斯應該重返G8。
然而對於俄羅斯而言,真的會再次選擇和美國站到一起嗎?
目前的世界和2017年不同了,彼時的歐盟還在默克爾的領導之下,默克爾是務實的人,雖然也會照顧美國的戰略利益,但是默克爾的大工業循環戰略是有俄羅斯一席之地的。而到了朔爾茨執政,德國和俄羅斯走向了對立面,而且德國在歐盟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戰。
整個歐盟看似完成了資源依賴拜託,但是只是從一個依賴變成了多個依賴罷了。浪費了精力不說,同樣存在能源供應不穩定和成本過高的問題。這意味著俄羅斯和歐盟之間的關係已經很難恢復如初,至少未來4年太難了,而特朗普只會當4年總統,這四年過去之後,如果民主黨捲土重來,可能對俄羅斯的態度又會發生轉變。
所以,俄羅斯現在只能務實地在烏克蘭問題上獲得更大利益,不要對美國抱有太大幻想,因為美國總統的變換,對於美國對外的立場影響太大了。
所以,美國雖然對俄羅斯目前的態度的確很熱情,但是俄羅斯也很清楚,如果再次和歐美關係恢復,4年過去有可能過去四年的努力再次白費。所以,不是普京不信任特朗普,而是普京很難再相信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