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來臨,即將卸任的拜登政府,可謂是在進行一次瘋狂的「告別演出」。他不願看到自己四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更不甘心其對華策略被輕易推翻。因此,在這臨別的當口,美國政府再次掀起了一波造勢攻勢,目標直指我們的周邊國家。
【布林肯與沙利文】
最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接踵訪問韓國、日本和印度。這些訪問並非簡單的國事訪問,而是意在拉攏這些中國旁鄰,力圖打造一個反華「包圍圈」,試圖從地緣上鉗制中國的發展。
布林肯此行主要是想通過挑撥離間,讓中日韓關係再度陷入複雜局面,以維護所謂的美日韓同盟。但是,事情真會如美國所願嗎?
首先看布林肯在日韓的「外交秀」。他顯然希望通過這次訪問來鞏固美韓同盟,並進一步推動拜登的「印太戰略」。但韓國政壇目前的動蕩狀態,恐怕不會讓布林肯如願。
【布林肯】
親美總統尹錫悅自身難保,韓國國內的政客們忙於自救,都不願在這個節骨眼上貿然站隊。況且,美國的「印太戰略」對於韓國來說,不過是披著友誼外衣的地緣政治遊戲,韓國政客當然不會掉以輕心。
與此同時,日本這邊也給美國出了一道難題。儘管美日同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但近期,日本和中國之間的互動頻率,顯然超過了美日之間的往來。
從日本外相訪華到石破茂推遲訪美,改將訪華事宜提到頭等優先地位。日本似乎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他們不願再做美國的傀儡。在這種情況下,布林肯試圖通過施壓,來讓日本乖乖就範,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沙利文】
再說說沙利文訪問印度的情形。美國顯然希望通過高新科技合作的噱頭,將印度拉入反華陣營。然而,中印關係近期出現了一些緩和跡象,印度總理莫迪也釋放了改善關係的善意信號。
對印度而言,加入美國設計的「印太包圍圈」,並不符合其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沙利文這趟旅程,估計除了刷刷存在感之外,也很難獲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而面對美國這一波拚命的封堵策略,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中方已經明確表態,將堅決捍衛自身正當權益,並呼籲各方保持對話、管控分歧,增信釋疑。中國的立場很清晰:對抗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合作共贏才是王道。
【特朗普】
顯而易見,隨著全球多極化的發展,地區緊張局勢和衝突,並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而美國若一味死抱冷戰思維,最終只能是南柯一夢。
正如古語所言,「眾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合作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方期待各國能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