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入九、出九,這幾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數九指的是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入九指的是數九的第一天,出九指的是數九結束後的第一天。
今年數九具體時間表來了
數九開始的時間有2種說法,一種是民諺的說法「冬至逢壬數九」,也就是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為入九(數九第一天)。
另外一種是現在的方式,那就是冬至當天就是入九。如今第一種方式已經淘汰,主要按照的就是第二種方式,也就是從冬至當天開始計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時間為每年公曆的12月21-23日交節。今年(2024年)冬至時間是12月21日,也就是說,今年入九的時間就是12月21日。

每9天為「一九」,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天,通過計算得知,具體時間表如下:
一九:2024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9日
二九: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7日
三九:2025年1月8日-2025年1月16日
四九:2025年1月17日-2025年1月25日
五九:2025年1月26日-2025年2月3日
六九:2025年2月4日-2025年2月12日
七九:2025年2月13日-2025年2月21日
八九:2025年2月22日-2025年3月1日
九九:2025年3月2日-2025年3月10日
通過上述具體時間表可以看出,2025年3月10日結束,但是要注意一點,並不是最後一天就出九了,而是結束後的第一天。畢竟3月10日還處於數九的範圍內,而3月11日才是出九。
總結來說,2024年12月21日為入九,2025年3月11日為出九。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民間通過數九相關的內容,可以預測當年冬天的冷暖,具體說法大家可以參考借鑒一下。
通過「公九」和「母九」來判斷
民間把數九分為「公九」和「母九」,分辨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看入九當天的農曆時間,也就是冬至當天的農曆時間。如果日期是單數,那麼就是「公九」,如果日期是雙數,那麼就是「母九」。
2024年12月21日為冬至,當天的農曆時間是十一月二十一日,二十一是單數,也就是說,今年數九為「公九」。
「公九凍死牛,母九暖烘烘」
這句農諺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是「公九」的年份,那麼當年冬天會「凍死牛」,這是一種比喻和誇張的說法,寓意著當年冬天會比較寒冷一些。
如果是「母九」的年份,那麼當年冬天相對會暖和一些,「暖烘烘」也是一種比喻的方式,用來形容暖和的程度。
今年數九是「公九」,按照該農諺的說法,今年冬天或比較寒冷一些,或是「冷冬」。

看到這,有朋友會有疑問,以前的說法或農諺,還適合現在的社會了?另外,農諺具有區域性,並不適合所有地區吧?冷冬或暖冬無法定義?
其實,關於今年冬天的冷暖,中國氣象局在10月底的發布會上,就給出了預測,具體內容如下:
今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內氣溫冷暖起伏顯著,發生過程性強降溫的可能性大。
筆者個人所理解,如果單從溫度上來說,大部分地區相比往年來說,相對會暖和一些,或是暖冬。但是,部分地區由於氣候變化,也會有強降溫。

至於哪些地方會發生強降溫?也給出了預測。
其中,冬季東北中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北地區中東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
冬季西南地區東南部、華中西南部、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和雨雪冰凍天氣。
綜合上述內容,民間預測今年或是「冷冬」,而氣象預測今年多數地區或是「暖冬」。該以哪個為準呢?筆者個人觀點,以後者為重,畢竟如今氣候變化大,還是以當地的天氣預報為準,而農諺大家也可借鑒(具有區域性)。
問問大家,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