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朱潤宇
法國又要換總理了。
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國民議會12月4日通過了針對政府的不信任案,總理巴尼耶5日早些時候向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並得到了後者的批准。當晚,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稱將在「未來幾天內」任命新總理,並排除了自己辭職的可能。
引發本次人事動蕩的是2025財政年度預算草案。分析認為,目前有多位新總理的潛在人選,不論是誰,都將面對達成預算這一艱巨的任務。
重點仍是明年預算
馬克龍在10分鐘的全國電視講話中表示,他將在未來幾天內任命一位新總理,首要任務是讓議會通過2025年的預算。
馬克龍表示,將於12月中旬提交一份「特別法」草案,以延長2024年預算,避免出現任何(財政)缺口。該草案將在國民議會審議。考慮到通貨膨脹,新政府將在2025年初準備一份完整的預算案,並由國民議會投票表決。
馬克龍還在講話中否認自己應對法國的政治危機負責,重申自己將留任至2027年5月任期結束。他表示,極右翼和左翼聯合製造了「反共和陣線」,通過讓巴尼耶下台來製造「混亂」。
在今年6月,馬克龍決定解散議會、提前舉行選舉後,法國國民議會出現嚴重分歧,出現了左翼、右翼和馬克龍中間派聯盟的三派陣營,沒有一派獲得超半數的絕對多數席位,左翼擁有相對多數。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稱,在目前的國民議會中,想要得到大多數支持很困難。且根據法國憲法,議會選舉一年後才能重新解散,因此下一次議會選舉需要等到2025年7月,在此之前議會格局不會改變。
12月2日,巴尼耶利用法國憲法第49-3條款,未經國民議會投票表決通過一項社會保障法案,這是法國2025財政年度預算草案的一部分,遭到極右翼國民聯盟和左翼政黨聯盟「新人民陣線」強烈反對。他們分別提交針對巴尼耶政府的不信任動議。相關彈劾提議於4日通過。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5日,法國巴黎,法國總理辭職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通過電視轉播向全國發表講話。視覺中國 圖
目前,馬克龍要求巴尼耶及其政府繼續擔任看守政府,直至新政府成立。
BBC分析稱,任何新總理都將面臨與巴尼耶一樣的挑戰,即應對法國四分五裂的議會,在法國面臨經濟困境之際,通過預算。
路透社此前報道稱,為避免債務的惡性循環,巴尼耶提出的預算草案旨在削減法國的財政赤字,包括削減約4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57億元)的財政支出、通過加稅等增加近200億歐元財政收入等。預計今年法國的財政赤字將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
根據巴尼耶的說法,法國政府計劃把2025年的財政赤字降至GDP的5%。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這一數字將上漲到7%。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歐盟成員國年度財政赤字不得超過其GDP的3%。
盟友、資深派還是前總理?
目前多位政治人物都被認為是新一任法國總理的潛在人選。
據《衛報》報道,首先是馬克龍最堅定的盟友之一、現任國防部長勒科爾尼(Sebastien Lecornu)。勒科爾尼與馬克龍、中間派和右翼共和黨關係密切,且在移民和防務問題上立場強硬。今年早些時候,勒科爾尼曾被曝出與馬克龍的勁敵、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共進晚餐,並討論了俄烏衝突,但遭到否認。
另一位是中間派資深人士、73歲的貝魯(François Bayrou)。貝魯長期擔任法國西南部城市波城(Pau)的市長。2017年,他決定不參加第四次總統大選,而是團結起來支持馬克龍。自那時起,他領導的民主運動黨(MoDem)一直是馬克龍執政聯盟的一部分。BBC稱,12月5日,馬克龍曾與貝魯共進午餐。
前總理卡澤納夫(Bernard Cazeneuve)也是人選之一。卡澤納夫曾是法國左翼社會黨的高級成員,由於不滿社會黨與極左翼的「法國不屈」(LFI)達成選舉協議,他於2022年離開。卡澤納夫曾在前社會黨總統奧朗德時期出任過總理。
分析認為,馬克龍如果選擇卡澤納夫,是為了讓社會黨議員擺脫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擴大中間派的執政聯盟。「新人民陣線」涵蓋了「不屈法國」、社會黨、綠黨和法國共產黨等黨派。
在馬克龍今年6月提前舉行議會選舉並因執政聯盟未獲議會絕對多數,導致時任總理阿塔爾辭職後,輿論認為卡澤納夫會成為新一任總理,但最終馬克龍選擇了巴尼耶。
第四位是中右翼政治家貝特朗(Xavier Bertrand)。貝特朗曾在前總統希拉克、薩科齊時期擔任部長,並參加了2022年總統大選前的共和黨初選。今年年中,馬克龍同樣曾考慮讓他出任總理。
第五位是同樣持中右翼立場的政治人物巴魯安(François Baroin)。在2011至2012年歐洲面臨最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時,他曾短暫擔任過財政部長,之後出任預算部長。
本期資深編輯 周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