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屬精品!
本號為公眾號《校尉講堂》在頭條的主賬號,此外別無分號。
引子:
最近兩天,拜登包庇兒子不惜動用赦免權、尹錫悅包庇老婆不惜發動戒嚴,成為國際政壇兩大鬧劇,也成為戳破美式民主華麗外衣的兩大爛瘡。
關於拜登為何赦免兒子,因為一直跟蹤猶撒大選,最近寫得比較多、比較透,不復啰嗦。
但關於尹錫悅為何發動戒嚴,卻有必要系統梳理一下。
正文:
最近幾年,猶撒國精神分裂的癥狀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
尤其本次大選,懂王與陰王、哈妃的博弈,更是將猶撒內部矛盾徹底暴露。
有意思的是,這種精神病癥狀,就跟新冠病毒似的,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跟猶撒走得越近的國家,就越是表現出類似的病症。
比如東歐騷操作不斷的大波波(波蘭)、上躥下跳的立日天(立陶宛),比如東亞到處狂吠的日本、左右橫跳的菲律賓、不斷作死的呆蛙省。
自2022年尹錫悅當選後,又多了一個歇斯底里的韓國。
東歐二達:波蘭總統杜達與立陶宛總統瑙塞達
東歐有波立,東亞有日韓,都是猶撒的鐵杆小弟
當然,還有一個雙標玩得飛起的猶太國。
經過猶太資本數十年如一日的輿論灌輸,在絕大多數人印象中,猶太人都是一個悲情、睿智、聰明的民族,以色列都是一個理智、成熟、文明的國家。不過經過這一輪中東打以,以色列包括猶太人罪惡的黑歷史、醜陋的真實面目,已經被扒了個乾乾淨淨。
不說猶太國和猶太人了,畢竟前陣子已經說得很透,回到韓國。
雖然韓國一向比較極端,動不動就愛搞個自焚、斷指什麼的,但以前都是針對日本。可尹錫悅上台後這一輪歇斯底里,卻是對著中國來的。
歇斯底里為那般:尹錫悅時代的韓國,為何表現得越來越乖張(上)
韓國的歇斯底里,雖然早有跡象,但就跟癌症晚期忽然發作一樣,來得非常突然、發展得非常快速。
尋找病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病徵。
壹:主要癥狀
2022年底,韓國國會副議長鄭宇澤率團竄訪台灣,打破了韓國在任官員不出訪台灣的慣例,公然踐踏一個中國原則;
鄭宇澤
2023年年初,韓國忽然對中國入境人員採取歧視性管控措施,甚至對中國入境人員掛黃牌、關小黑屋;
2023年1月8日,韓國扣押兩艘中國漁船;
韓國外長朴振更是大言不慚,聲稱中國必須符合韓方認可的國際規則和價值觀,韓中關係才能更加密切……
朴振:關於西方價值觀對韓國的影響,從美國傳染給韓國的歇斯底里就能看出來
校尉一直說,所謂價值觀,從來都是利益的附屬物。
有共同的利益,價值觀就會趨同,歷史上的民族融合,就是共同利益推動下的價值觀融合。而一旦出現嚴重的利益衝突,價值觀也會分裂,比如朝韓兩國的分道揚鑣。
韓國強調所謂的價值觀外交,聽起來是理念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實際代表著韓國對美國的單向利益綁定,也代表著韓國對美國的投名狀,更代表著韓國已經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高舉價值觀大旗鄙薄中國的同時,對於世仇加死仇的日本,韓國卻完全換了副面孔,把對美國恭順的一面,原地複製一份,直接就送給了日本。
這種異常變化,在2023年3月25日發布的《尹錫悅到底是何居心:半島最新動向解讀》中,已經做了簡要分析。
當時明確指出:
「韓國已經被美國徹底綁架,只能走美國指定的道路:綁在美國戰車上,跟著美國一起向中國迎頭撞去。」
「在韓日關係上,尹錫悅走得比外界預料的要快得多、遠得多。」
「這也說明,在加緊捏合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打造亞洲版北約的節奏上,在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上,美國也比媒體預料的更加著急。」
「繼70多年前的朝鮮之後,中美的第二次碰撞,也許會比我們想像的來得更早一些!」
暴風雨總是比預計的來得更早、更猛烈
果不其然,這一系列典型韓式外交碰瓷引發的波瀾尚未消失,2023年4月18日,韓國總統又親自放了個大招。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針對台海問題,尹錫悅繼續踩紅線,表示韓國將同所謂的國際社會一道,堅決反對(中國大陸)以實力改變現狀,並將台灣問題與半島問題相提並論。
這是既日本宣稱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之後,也是中韓建交之後,韓國就台灣問題對中國最為嚴重的挑釁。
2024年4月20日,我外交部發言人做出回應,表明台海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是島內「台獨」分子在境外勢力支持和縱容下搞分裂活動,如何解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與半島問題沒有可比性,也不容外人置喙,同時奉勸韓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審慎處理台灣問題。
一句不容置喙,再次讓韓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然而,中國理性克制的回應,再次引發韓式歇斯底里。
當天晚上,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張浩鎮出面,召見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以「批評韓國元首是外交失禮」為由表示抗議,甚至宣稱,「中方應努力避免因此次事件對兩國關係發展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同樣在20日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就韓國領導人涉台灣問題錯誤言論,向韓國駐華大使鄭在浩提出嚴正交涉。不過中國依然保持克制,當時並未對外公布。
21日,在訪問菲律賓之前,中國時任外長表示,誰要在中國主權安全上搞動作,中方絕不退讓,在台灣問題上玩火者必自焚。
應該說,中國外長的談話並無特定對象,真要對號入座,也應該是菲律賓。
結果菲律賓沒說什麼,韓國卻主動跳了出來,再次要求中國「謹言慎行」。
23日,眼看韓方如此頭鐵,我方公布了20日晚召見鄭在浩的錄像。
24日,連夜背誦英文演講稿一門心思討好主子的尹錫悅飛往美國,中韓之間這一輪外交博弈暫時告一段落。
為了應付老師,小學生背書背得很辛苦
書背得不錯,可以跟老師碰杯了
當然,到了美國之後,當著主子的面,尹錫悅再針對中國搞點小動作,也是常規操作,大可不必大驚小怪。如果尹錫悅根本不提及中國,反倒值得我們警惕。
對於韓國這一輪騷操作,了解韓國國情和尹錫悅個性的人,應該不會覺得奇怪。但對於普通中國民眾來說,韓國歇斯底里的表演,確實無法理解。
更重要的是,對華強硬得歇斯底里的韓國,對美國、日本卻極盡卑躬屈膝之能事,代位賠償日本人造成的損害、主動否認美國的竊聽事實、認為日本人不必為百年前的事道歉、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等等匪夷所思的論調,全部出自韓國官方,甚至是總統之口。
在外國網友眼中,尹錫悅之前的韓國與日本一樣,都是美國人牽的狗,尹錫悅上台後韓國變成了日本狗牽的茶杯犬
包括對俄羅斯,尹錫悅剛牛逼哄哄說要軍援烏克蘭,俄方回應一句朝鮮也會擁有俄羅斯武器後,韓國就乖乖服軟,趕緊安排國防部發言人出來否認。
唯有對於中國,韓國當時的表現,不管是忙著借攻擊中國的機會掙脫美國狗鏈的日本,還是歷來張狂的蔡逆,一時都搶不過韓國的風頭。
此後,中韓關係急轉直下,陷入了建交之後的最低潮。
雖然2024年中,中韓外長有過兩次會晤、中日韓三國也有一次外長會議,但中韓關係頂多是冰點止跌,卻沒有實質性回暖。
此番尹錫悅搞了一場兒戲般的皇帝造反,大概率將被罷免。今後的中韓關係,很有可能得到改善。
但為了長期維持中韓關係的穩定,我們還是有必要深入扒一扒,這位原本小心翼翼在中美之間找平衡的鄰居,為何到了尹錫悅時代,就忽然表現得如此乖張。
貳:病因之一——民族性格使然
常看校尉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東亞有四寶:日、韓、菲、台。
所謂四寶的寶,源自湖南方言寶裡寶氣,何謂寶氣,參見上圖宋小寶
在中美博弈的大局中,東亞四寶,都把寶押到了美國身上
這四寶有個共同點,島國心態。當然,台灣不是國,正如韓國不是島(注)。但韓國的島民心態,卻是四寶之中最為嚴重的。
註:從地理上說,由於朝鮮堵死了陸路交通,其實韓國也跟島國沒區別。
何謂島民心態?
一是狂妄自大而又敏感自卑。
從自稱就能看出來,世界用大字入國名的,也就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大韓民國(注)。巧合的是,哥仨都是島國。
註:其實還有簡稱大馬的馬來西亞,不過這是為了區分原來的馬來亞,所謂大馬,是對馬來西亞聯邦的代稱,其實是泛馬來西亞的意思。
這三個「大」國,帶英還算名符其實,畢竟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大日本帝國雖然早就變成了小日本傀儡國,當初好歹也曾佔領小半個亞洲;唯有韓國,面積不過10萬平方公里,除了意淫史,真實的歷史上就從來沒有大過,結果剛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中爬出來,就自封大韓民國。
大英帝國與大韓民國之比較
日本在二戰侵略高潮期間控制的領土與大韓民國面積比較
除了名稱,在捏造歷史、搶奪中華文化上,韓國也一貫表現得很搶眼。一旦受到質疑,就立馬擺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受害者姿態。甚至中國人根本看不上的泡菜,韓國人都能上升到民族尊嚴的高度。
別搶我的骨頭
二是好走極端、動則孤注一擲的賭徒心態。
這一點,日本表現得更突出,但韓國也不差。
眾所皆知,日本曾經多次賭國運,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珍珠港,日本都賭贏了,也確實成就了日本短期的輝煌。但這種只有戰術沒有戰略的賭博,只要輸一次,就會前功盡棄甚至墜入深淵。
日本的幸運在於,二戰結束後冷戰馬上開啟,加上朝鮮戰爭爆發,親手把日本敲落糞坑的美國,又伸出攪屎棍把日本拽了出來。
想想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真是成也美爹、敗也美爹啊
韓國包括韓國領導人的賭徒心態也很嚴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李承晚、朴正熙與全斗煥,現在又增加了一個尹錫悅。
朝鮮戰爭爆發前,拿著美國淘汰的武器、匆忙擴軍至十幾萬,李承晚就試圖統一半島。結果真打起來後,反而被朝鮮人民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朝鮮戰爭後期,中美形成戰場均勢,開始啟動停戰談判。這個時候,李承晚依然賊心不死,居然想綁架美軍為自己火中取栗。結果美軍身子一閃,把韓軍頂到一線,又被志願軍一頓胖揍。
金城戰役中衝鋒的志願軍:此戰一舉殲滅5.3萬韓軍,徹底打掉了李承晚的妄想
軍事上是如此,在政治、外交領域,韓國同樣喜歡賭。這方面,朴正熙的表現更加突出。
朴正熙通過軍事政變上台,本身就是一場豪賭,只不過賭贏了。
此後朴正熙採取的對日媾和政策,同樣是外交層面的賭博。
當時韓國百廢待興,本來就處於觸底反彈、蓄勢待發的階段,日本的援助一流入,就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漢江奇蹟就此誕生,朴正熙第二次又賭贏了。
若論親日,今天的尹錫悅,已經不弱於曾經擔任過日軍上尉的朴正熙
就跟日本連續賭贏兩次,就立馬偷襲珍珠港一樣。連賭連贏的朴正熙,也變得越來越獨斷專行,不斷加強獨裁統治。而任何獨裁者身邊,都少不了靠溜須拍馬上位的小人,進而引發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
朴正熙身邊,也多了一個叫做車智轍的親信。此人從朴正熙的貼身侍衛長做起,很快擔任總統秘書室室長(相當於辦公廳主任)。為了爭奪權力,車智轍多次挑撥朴正熙與政府核心要員的關係,同時插手軍權,又引起了軍方大佬的不滿。
朴正熙最終被自己的同鄉、同學、好友加政治盟友,時任中央情報部部長的金載圭刺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車智轍的挑撥。
警方現場還原:在朴正熙調解兩人矛盾的餐桌上,車智轍依然不斷挑釁,終於激怒了早想破釜沉舟的金載圭
但若論底層原因,最後還要歸結到朴正熙自身的性格缺陷上。
朴正熙死後,1980年5月17日,全斗煥宣布發動緊急戒嚴,通過軍事政變掌握政權,同樣是一場政治豪賭。
正是因為軍事政變頻繁,後來韓國修改憲法,規定國會可以否決總統發布的戒嚴令,這也成為尹錫悅「政變」失敗的根本原因。
可見,韓國政客喜歡賭,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民族性格導致的政客流行病。
性格決定命運,人皆如此、國亦如是!
今天尹錫悅執掌下韓國的歇斯底里,無非還是在賭,拿韓國的國運,賭中美博弈的結果,賭尹錫悅個人的政治前途。
也許尹錫悅想的,就是複製朴正熙、全斗煥的奇蹟。
不過在校尉看來,複製朴正熙、全斗煥奇蹟的歷史窗口已經關閉,複製朴正熙、全斗煥命運的歷史窗口,卻始終打開著。
叄:病因之二——歷史恩怨使然
2023年,尹錫悅頻繁對中國碰瓷的同時,韓國媒體專門針對年輕人做了一次民調。
結果顯示,高達91%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印象,對美、日則分別為33%、37%;有77%的受訪者將中國視為威脅,53%認為日本具有威脅性,另外還有74%認為美國會全力保護韓國。
民意總是容易被政客操弄,再反過來綁架政客
考慮到時機敏感,這次民調可能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從韓國最近幾年的民調來看,民間對中國的感知一直在持續惡化。
出現這種局面,與中美關係變化、中韓產業鏈競爭、韓國官方配合美國醜化中國有直接關係,但也離不開中原王朝與朝鮮半島地方政權複雜的歷史關係。
弔詭的是,同樣一段歷史,中韓兩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中國覺得,自己一直在庇護、保護朝鮮半島,韓國人卻覺得,中國一直在侵略、欺壓朝鮮半島。實情如何,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
客觀評價,中原王朝和朝鮮半島政權,歷史上確實爆發過多次戰爭。
比如漢武帝攻滅衛氏朝鮮,曹魏、西晉、隋朝攻打高句麗,唐朝聯合新羅征服高句麗、百濟,蒙古征服高麗。
但自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扶立、冊封李氏朝鮮之後,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朝鮮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中國也對朝鮮小朝廷頗為照顧。
尤其是明萬曆和清末,中朝兩國曾經兩次聯手抗擊倭奴。雖然朝鮮最終被日本吞併,但明、清兩朝的中國將士,都曾經在朝鮮半島流過血。
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中朝聯手大敗日軍的露梁海之戰,成就了李舜臣的名聲
更關鍵的是,當年被中原王朝征服的衛氏朝鮮、高句麗、百濟,與明太祖朱元璋冊立、最終亡於日寇的李氏朝鮮並非一脈相承。
因此,在中國人看來,我們並沒有對不起朝鮮。
但在韓國人看來,只要在朝鮮半島出現過的政權,就都是自己的祖宗,所以中國就是侵略了朝鮮。至於幫助朝鮮抗擊倭奴,既是宗主國應盡的義務,也是為了保護宗主國的利益,都是應該的,相反,朝鮮站在抗倭第一線,是在保護中國。
歷史上中原王朝與朝鮮地方政權的戰爭,主要針對高句麗
韓國教材中高句麗
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韓國將高句麗等出現在遼東、朝鮮半島北部的歷史民族視為自己的祖宗,而在實際歷史中,高句麗等民族已經融入以中華民族大家庭,並非只是變成了朝鮮人。
這種基於認知角度、民族感情和民族性格的錯位,導致中韓民間對彼此的感受完全脫節。中國人覺得韓國人敏感多疑、小題大做,韓國人覺得中國人大國沙文、仗勢欺人。
簡單歸納,韓國的心態,是長期仰視中原王朝之後形成的逆反心理、受害妄想症,作為魏巍中華、泱泱大國的子民,我們確實很難理解。
就好比大男人和小女人,或者說大男子主義與女權主義,雙方的思維方式、價值體系完全不在一個頻道,實在是沒法溝通。
女權主義遊行:夫子早就曰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更何況小女人
除了歷史認知錯位帶來的矛盾,抗美援朝也是韓國跨不過去的心結。
對於這點,校尉表示理解和同情,但並不認為中國有什麼錯。因為劃三八線分裂半島的是美蘇兩霸,發起朝鮮戰爭的是斯大林支持下的金日成,邀請美國參戰的是韓國,中國只是被迫登場。
韓國人要銜恨在心,咱們也沒辦法,即使歷史重複無數次,我們也沒有第二種選擇。
除了這些遠的、近的歷史因素,校尉認為,韓國對中國的心態,還有一個過於誅心,以至於韓國人自己都說不出口的原因。
在韓國心中,隔壁的中原王朝,就好比一座壓在頭頂的大山。趁著中國內部出現問題,韓國好不容易在經濟上實現反超,滿以為可以在曾經的宗主國面前抖一抖威風,結果不過短短三、四十年,中國又以不可阻擋的勢頭碾壓了過來。
韓企剛剛進入中國時,頻繁發生毆打甚至逼中方員工下跪的惡性事件,就是韓國這種以小欺大心態的反應
這種自尊破滅後導致的心態失衡,不單韓國人有,部分香港、台灣人也有,不久之後,日本、歐洲、美國人也會有。
對於這種嫉妒帶來的敵視甚至是仇視,我們只能以一個更好、更強的中國予以反擊。當中國強大到一定程度,嫉妒就會變成羨慕,敵視就會變成討好,仇視就會變成獻媚。
我們有一艘航母時,他們說我們窮兵黷武威脅地區和平;我們有十艘航母,他們說我們是世界和平的守護者。
結語:
雖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美博弈,逐步呈現出明顯的二元化趨勢,但在當前階段,中美雙方,依然處於貼身肉搏的扭抱纏鬥狀態。
既然是扭抱纏鬥,那麼,穩住自己重心的同時,努力撼動對方的下盤,就是雙方不約而同的戰術選擇。
因此,美國人始終在我們周邊挑事,從台海局勢到中印邊境、從新疆問題到香港動亂、從南海風波到釣魚島爭端,當然也少不了朝鮮半島。
而我們在保持戰略定力、盡量穩定周邊的同時,開始挺進中東、挺進拉美,於是就有了2023年的沙伊復交和中東打以,逐步扭轉了中美博弈的被動局面。
正是在中美博弈攻守轉換的大背景下,半島局勢更加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因為美國人絕對不會接受主動權的轉移,必將在我們周邊發起新的挑釁。
七十年前,我們篳路藍縷的父輩,在崇山峻岭、冰天雪地的朝鮮半島,用步槍、用手榴彈、用炒麵、用堵機槍的胸膛、用烈火下一動不動的身軀、用冰雕連、用鐵山阻擊戰、用上甘嶺,頂著美軍的狂轟濫炸,硬生生拼出一條血路,為新中國奠定了立國根基。
七十年後,如果美國人膽敢再次在朝鮮半島挑起戰端,校尉相信,我們這一代人,也絕對不會愧對我們的父輩!
而這一次,戰線絕不會停在三八線!
從這個角度看,尹錫悅也許還保留著最後一絲清醒,因為他寧可用在野黨與北方勾結威脅民主政權為理由發動戒嚴,也不敢通過向北方開火引發戰爭發動戒嚴。
下篇預告:
《歇斯底里為那般:尹錫悅時代的韓國,為何表現得越來越乖張》(中)
作者簡介:非著名戰略分析人員,自干五宏大敘事者,用邏輯打磨毒舌的中年大叔,喜歡紙上談兵的退役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