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又有一國發生內亂,且事態發展格外眼熟,儼然「第二個烏克蘭」誕生,難道普京不得不開啟第二場戰爭了嗎?
日前,位於南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羅斯的國家喬治亞多座城市爆發大規模抗議,在首都第比利斯,數千名示威者湧上首都街頭,光是事發當天,喬治亞警方就逮捕了超過100名示威者!對此事,美西方立馬錶示「遺憾」,美國國務院更在聲明中指責喬治亞政府對抗議者「過度使用武力」,並宣布暫停與喬治亞的戰略夥伴關係。
當美西方這麼表態時,可能部分朋友會覺得有點眼熟。今年7月,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大選中勝利,隨後委內瑞拉多座城市不約而同地發生了大規模抗議甚至暴力行動,力挺美西方支持下的反對派,美西方也是公開譴責馬杜羅,且對馬杜羅發起了制裁。
這還不止,本次喬治亞發生的事情,很可能比委內瑞拉還要嚴重,因為這儼然暗示著,「第二個烏克蘭」或將誕生。為什麼這麼說呢?
今年10月,喬治亞舉行議會選舉,總理科巴希澤帶領的執政黨夢想黨得票53.93%,贏得150個席位中的89個,可就如此前針對委內瑞拉一樣,美西方這回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甚至宣稱大選「受到俄羅斯操縱」。真的是很有意思,美西方居然對別國選舉是否公正如此瞭然於胸!我們忍不住好奇,它們是怎麼知道的?
俄羅斯方面則堅決否認美西方的無端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京更表示,俄羅斯與美西方不同,不會幹涉喬治亞內政。
或許是因為美西方肆意指摘喬治亞內政引發了格政府的不滿,所以科巴希澤考慮暫停有關喬治亞加入歐盟的談判,隨後就引發了這次大規模抗議,這些示威者紛紛要求恢復加入歐盟。
如果說此前喬治亞選舉引發的風波和委內瑞拉大選後亂事有些相似,那麼這次的大規模抗議,儼然就是2013年烏克蘭危機重演。2013年底,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打算暫緩與歐洲深化合作的進程,轉向同俄羅斯加強關係,隨後基輔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直接導致次年年初亞努科維奇被迫下台,此事可能是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和頓巴斯戰爭的導火索,為當下仍在激戰的俄烏衝突埋下伏筆。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喬治亞無論是此前執政黨在選舉中贏得89席受到美西方質疑,還是這次首都爆發大規模抗議,儼然都和那些發生在委內瑞拉和烏克蘭境內,疑似由美西方煽動的風波幾乎如出一轍。對此就連普京都暗示了喬治亞有危險,表示喬治亞國內的抗議活動很可能受到西方資助。
事實上,喬治亞多年來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一直若即若離,倒是和美西方關係不錯,曾多次做出站隊美西方針對俄羅斯的事情。但客觀來講,喬治亞和美西方合作實在沒什麼好處,如果說烏克蘭想加入北約和歐盟尚且有地緣上的支持,畢竟烏克蘭本來就在歐洲,其西側基本都屬於美西方陣營。那麼喬治亞親美西方就完全找不到道理,大家要知道,喬治亞是個亞洲國家,除了西南側緊靠北約國家土耳其和黑海以外,它和美西方八竿子打不著。而且歐盟歐盟,全名就叫「歐洲聯盟」,一個完全不接壤的亞洲國家加入進去,不覺得多少有點奇怪嗎?
所以長遠來看,放棄親近美西方、選擇俄羅斯,應該是喬治亞唯一可走的道路。它加入美西方,除令自己受到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外,沒有任何好處,美西方也根本幫不了它,所以這些年喬治亞日子並不好過。
相信也正是因此,意識到喬治亞重新倒向俄羅斯只是遲早的問題,美國這次決定暫停與喬治亞的戰略夥伴關係,等於徹底放棄甚至拋棄喬治亞。而這對喬治亞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至少能確保自己不至於淪為「第二個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