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1月21日訊(記者 張麗華)11月21日上午,濰坊市召開「辦好『一件事』,架起『連心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近年來市民政局在社會救助工作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近年來,濰坊市民政局圍繞「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目標,不斷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創新,實現了從「保生存」到「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的轉變,全力推進社會救助「高效辦成一件事」,讓群眾「只進一次門,辦好救助事」。
制度建設更加完善
通過建立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實現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城鄉低保和城鄉特困等9類困難群體救助保障供養標準顯著提高。城市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003元,農村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月835元,城鄉低保標準比縮減到1.2:1;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304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086元。截至10月份,全市城鄉低保對象共計47462戶,73479人,累計支出城鄉低保資金47378.8萬元;全市特困供養對象共計31358人,累計支出特困供養資金共計43906.5萬元。
此外,濰坊市民政局聯合11個部門出台了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文件,將不同類別的低收入人口納入救助範圍,並強化了部門數據共享和動態監測力度,確保救助精準高效。同時還建立救助文書標準化制度,通過「簡文書」推動「簡程序」,實現社會救助一次申請授權、一次調查核對、一次審核確認,用行政文書的標準化推進救助工作的規範化,全面提升社會救助辦理效率。
智慧賦能更加明顯
濰坊市民政局通過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社會救助水平。目前,已將57.8萬人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系統,並通過「鳶·助你」幫辦代辦移動應用實現了救助申請、審核、發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此外,還升級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台,實現了106項數據信息的共享交換,確保救助更加高效精準公平。自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台建成以來,已累計服務群眾196萬人次,先後為民政、住建、教育、醫保、工會、退役軍人等部門救助群體出具核對報告128萬份,調查核實車輛、住房、公積金、社保、工商登記、納稅、銀行存款、保險等各類信息500餘萬條。
救助基礎更加牢固
為夯實救助基礎,濰坊市民政局不斷提升基層經辦服務能力。全市設立了152個鎮街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台和7084個村(居)救助綜合服務站(點),配備了相應的工作人員544人、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8269人。同時,常態化開展社會救助「主動申報日活動」,累計為群眾提供諮詢30000餘人次,救助困難群眾2000餘人。此外,還規範了社會救助公示公布及備案制度,確保救助工作公開透明。
服務方式更加多元
濰坊市民政局「試點突破 全域覆蓋,打造『物質+服務』精準化救助濰坊模式」被確定為山東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攻關「揭榜挂帥」項目。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照料護理服務,目前已有超過50%的人員受益。同時,推動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全市15家慈善組織開展了20個慈善項目,累計支出慈善資金380餘萬元,救助困難群眾8000餘人次。
濰坊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步,將繼續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救助制度、提升智慧化水平、夯實救助基礎、創新服務方式,努力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救助體系,為全市困難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社會救助服務,架起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