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人士馬斯克在特朗普競選中立場明確,至當下已為特朗普出資過億美元,在特朗普支持者中位居前列。馬斯克作為喬布斯之後美國科技企業的又一焦點人物,其身上聚集著諸多輿論光環。馬斯克面向賓夕法尼亞選民發起的每日100萬美元抽獎活動,以其高調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特朗普的輿論聲量。也將馬斯克自身置於美國輿論的風口浪尖處,已有民主黨議員提議,以非法彩票名義對馬斯克的100萬美元活動發起訴訟。
而在同中國對抗作為美國輿論主音量的情況下,部分美國媒體試圖突出馬斯克的親中標籤 。美媒彭博社11月3日刊文稱,馬斯克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商業利益,稱他的立場是「極度親中」。如果特朗普勝選,中國或可通過馬斯克投射影響力。美媒紐約時報在今年7月同樣稱,馬斯克或成為特朗普政府的中國利益對話者。美國經濟問題研究人員史劍道斷言中國會基於這一點影響特朗普政府。也有音量較小的聲音認為,特朗普或哈里斯均不會採納馬斯克的意見。
馬斯克或能夠為中美兩國帶來和緩因素,他被打上「親中」標籤,既與特斯拉同中國現實的利益聯結有關,也不缺乏親民主黨勢力對馬斯克的抹紅。馬斯克在中國的輿論形象由三方面因素構成。一,美國資本市場吸納全球資金的需求,與對應的輿論造神運動。基於這一目的,資本勢力驅動輿論網格,向全球系統性塑造個人英雄色彩的美國企業界人士群像,馬斯克是其中之一。
作為特斯拉與太空探索的創始人,以技術大亨形象作為輿論底色。二,建立特斯拉上海工廠,同中國產業鏈實現利益綁定。特斯拉上海工廠支撐起該企業過半的全球產量,在外資獨資的同時,實現了95%的中國本地化生產,可以視作中外共贏的典型案例之一。上海工廠對特斯拉的突出作用,與特斯拉為中國上下游企業帶來的就業,是雙方一場利益聯繫密切的雙向奔赴。三,基於彼此間的利益綁定關係,馬斯克在涉華問題上多次為中國發聲。其中既包括反對加征關稅,也包括對中國將完成統一的判斷。
馬斯克曾表示,在中國視角下,台灣地區於中國,如同夏威夷之於美國,美國是阻撓中國完成統一的最大因素。客觀而言,馬斯克對中美交流起到了連接器的作用。不過一個前提是,特朗普勝選。如果特朗普敗選,梭哈押注特朗普的馬斯克或被民主黨遷怒,其將不得不付出高額成本,以儘可能保留他在美國的活動空間。
馬斯克並非特朗普的傳統支持者,相比於特朗普,民主黨在氣候變化、電動汽車上的政策,被認為更為友好,更合於馬斯克的利益。特朗普與馬斯克還曾陷入輿論上的對罵,促使馬斯克轉變立場的原因,包括特朗普做出的政治承諾,以及日益混亂的美國社會認知。美媒認為,特朗普勝選後,馬斯克將能夠負責電動汽車及相關領域的政策,這一權力顯然超過了民主黨方面的價碼。
除此之外,馬斯克作為美國實體產業的代表人士,其在性別等方面的基礎認知同民主黨推崇的觀點對立。社會傳統認知同農業、基礎工業等關聯實體勞動的行業息息相關,而與實體勞動脫節,往往易造成傳統認知的坍塌混亂。從這一角度而言,特朗普、馬斯克顯然要比哈里斯等人同中國主流認知觀念更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