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提問:窮可以讓人卑微到什麼地步?
有人說,在學校食堂吃別人的剩菜;有人說,去舊衣回收桶里撿舊衣服。
有人拿單位發的白線手套拆成線織毛衣;有人求遍所有親戚,才湊夠下學期的學費。
每一個回答里,都藏著心酸和無奈。
可在貧窮面前,面子、尊嚴都一文不值,他們不得不咽下所有的屈辱。
正如作家老舍在小說《月牙兒》中所言:
「錢比人厲害一些。人若是獸,錢就是獸的膽子。」
《月牙兒》的主人公,正是這樣一位被錢逼入絕境的女子。
她原本出身清白人家,因為父親早死,她和母親不得不為生活奔波。
可無論如何努力,母女倆都無法改變貧窮的處境。
反而越是掙扎,越發現面前無路可走。越想翻身,就越會跌入到更大的災難中。
這是很難突破的怪圈,也是所有窮人最深層次的悲哀。
只有真正窮過一次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苦楚和傷痛。
1
再多的不甘心
都大不過飢餓的肚子
老舍把這本書取名《月牙兒》,書里反反覆複寫到天邊的月牙兒。
月牙兒殘缺黯淡,見證了女主所有的苦難。
而女主的一生破敗凄涼,又何嘗不像是這彎月牙兒墜落在地面。
地上的月牙兒在七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小小的她還不能理解死亡的含義,只茫然地看著父親被裝入破木匣子里,再被埋入地下。

父親走後,家裡沒了經濟來源,母親只得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她從早到晚拚命替人洗衣服,被臭襪子熏得吃不進飯,洗得手上起了粗糙的鱗。
但這依然無法填補生活的漏洞。
她不得不隔三差五當掉剛脫下的棉衣,當掉天天要用的鏡子,當掉最後一件陪嫁的銀飾……
迫於生活的壓力,母親給月牙兒找了一位「新爸爸」。
母親改嫁之後,娘倆總算吃上了飽飯,蓋上了暖和的被子。
月牙兒也能上學讀書,這是她記憶里最滿足的時光。

可好景不長,有一天「新爸爸」突然消失了。
月牙兒很害怕,以為家裡又要過回以前的窮日子。不過,她驚訝地發現,又一次失去男人的母親,竟然沒有哭,反而一直在笑。
母親沒有再做苦工,因為她已經知道,就算拚死勞作也維持不了溫飽。
她選擇了另一條路。
她打扮得妖嬈美麗,立在家門口
月牙兒是憤怒的。她痛恨母親不知廉恥,痛恨母親讓自己丟盡顏面。
可想起幼時吃過的苦,月牙兒又不得不悲哀地承認,母親是愛自己的。母親的行為雖然可鄙,卻真的是拿命在保護自己。
沒有母親的付出,又哪有娘倆的衣食無憂,哪能讓月牙兒繼續學業。

這就是貧到極處的苦楚。
再大的不甘心,也大不過飢餓的肚子。
再多的不情願,都輸給難堪的生活。
有些人只是簡單活著,已經需要拼盡全力。
又哪裡有資格奢談體面,哪裡有能力,去保住搖搖欲墜的尊嚴。
2
再苦的處境
都苦不過放棄了自己
還沒到畢業,月牙兒面臨的處境已經更加惡劣。
母親表示,自己慢慢色衰,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要麼月牙兒繼承母業,擔起供養娘倆的責任;
要麼兩人分道揚鑣,母親去伺候一個肯要她的男人,月牙兒則自謀生路。
年輕的月牙兒,果斷選擇了後者。
然而在那個溫飽都是奢望的時代,女子謀生談何容易。
月牙兒打聽過,在她之前畢業的女學生,有的做了姨太太,有的淪為了母親的同行。
她不想步學姐們的後塵,只能求善良的校長暫時收留自己,然後抓緊找工作。
可奔波許久,依然一無所獲。

在她最茫然無措的時候,月牙兒遇見了校長的侄兒。
那是個溫文爾雅的年輕人,替她租房子、買衣服,對她講甜言蜜語。
月牙兒幸福地以為,終於等到了「真命天子」。
直到對方的妻子找上門來,她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做了籠中雀。
月牙兒倉皇離開,又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找了個飯店女招待的活兒。
她每天工作時間很長,要從早到晚遞毛巾遞茶,疲乏得沾床就能睡著。
生活再疲憊,月牙兒心裡是高興的,畢竟自己終於能靠勞動來賺錢。
卻沒料到,在老闆心裡,她所有的辛苦都一文不值。
老闆需要的女招待,要用色相招來客人,而不是只會端茶倒水,做個單純的苦力。
月牙兒不得不承認,這世界給女人的選擇太少了,母親的路,彷彿是她能走的唯一的路。

終於,她放棄了曾經的堅持,學著塗脂抹粉,招蜂引蝶,為了賺錢無所顧忌。
月牙兒畢竟年輕,又上過幾年學,風姿獨特,吸引了很多客人。
一時間生意很是興旺。
可惜代價是,她在混亂的生活里得了病。
月牙兒惶恐不已,只想趕緊找到母親,得到母親的安慰。
沒想到母女倆再次相見時,母親又一次被男人拋棄。
她已經衰老到沒有任何資本謀生,只能找月牙兒養老。
母親非但不肯勸女兒歇一歇,反而趕緊給月牙兒買葯,催著她繼續賺錢,告訴她「十年要當一年活著」。
而月牙兒也被生活蹂躪得完全認同了母親,變得不再文雅,而是粗俗又唯利是圖。
若干時日後,她和同行一起被抓進了感化院。又因為不服從管理被關進監獄,餘生都將在牢籠里煎熬。

窮,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絕症。
所有高遠的理想,最終都會被現實磨得灰飛煙滅。
多少執著和堅持,都在苦難中被泡得面目全非。
在生活的重壓下,有些人出賣了身體,有些人出賣了靈魂。
原來,人生最絕望的事情,就是明知前面是萬劫不復,還要主動走進墳墓,親手將希望埋葬。
3
窮過才懂
困局裡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利
第一次讀《月牙兒》的時候,我正讀大學,正是人生最意氣風發的時候。
我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明明萬般苦痛,還要做自己最厭惡的事,成為自己最憎恨的人。
那時的我只相信,一個人的尊嚴是最珍貴的底線。就算餓死,也不能像月牙兒那樣出賣自己。
我以為,只要一直努力,只要不怕吃苦,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會如約而至。
然而畢業以後,經過一次又一次裁員,受過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重鎚,看過無數的臉色,挨過無數的指責,我才發現,生活這兩個簡簡單單的字,沉重得超乎想像。
永遠記得工作的第七個年頭,我新入職一家公司的策劃部,恰趕上人事洗牌。
老總力捧的副部長上位失敗,憤而辭職。總部空降的部長,偏偏與老總早有宿怨。
於是我的每一次提案,都成為雙方的角力場。
部長為了站穩腳跟,對方案吹毛求疵,從字型大小大小到標點符號無不指手畫腳,每次要幾易其稿才交給老總。
老總卻隨便找個理由打了回來,指示含糊,方向不明。
部長也不敢詢問,就壓著我再多換幾個方向,再翻新幾個形式。
我只能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修改,常常加班到凌晨。
可辛苦的結果,大概率是再被打回,反覆修改,還要被PUA水平太差。
累到崩潰的時候,我也想拍案辭職,再不受這口惡氣。
可我正背著沉重的房貸,每月還要接濟父母,還要維持自己的生活……
我只能忍氣吞聲,咬咬牙,繼續修改下去。
人只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才會發現這世上誰都是月牙兒。
書里的月牙兒出賣了身體,書外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出賣尊嚴和靈魂。
有人為了省下幾元的菜錢,偷偷去撿拾別人扔掉的菜葉。

有人為了掙出十幾元的日用,不惜在臭氣熏天的

有人為了降低幾百元的房租,寧肯忍受每天數個小時,更換好幾種交通工具的長時間通勤。

有人為了保住幾千元的收入,可以忍受上司狂吼怒罵,可以陪客戶喝到胃裡出血。

這個世界上,越是貧窮的日子,越容不得一絲差錯。
生病請一天病假,全勤獎就得落空,一家人幾天的三餐就沒了著落。
受氣甩一次臉色,訂單也許就告吹,兒子開學的學雜費、父親下月的醫藥費都成了泡影。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底氣破釜沉舟,有資本推倒重來,
太窮的人,真的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
4
跪著努力
同樣是有尊嚴的活法
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情:
父親是計程車司機,每天從早忙到晚,最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入四五百元。
看似不少,其實扣掉燃油費和平台抽成,一家人的開銷緊緊巴巴。
偶然間,他聽說獻血漿能得到一筆誤工費,折算下來相當於好幾天的純收入。
父親猶如發現了生財之道,自此之後月月去獻,從不間斷。
家人擔心他傷身體,他卻只欣慰多了筆錢,妻兒的衣食得到了保障。
這就是人生,從來艱難,可人人都在煎熬里苦苦地堅持。
一天的二十四小時,每個小時都有人負重出發,奮力前行。
凌晨兩點,頂著寒霜的小販,來到批發市場挑選最便宜新鮮的貨色。

凌晨四點,滿臉皺紋的環衛工,拿起半舊的掃把,掃掉昨夜的

早晨八點,無數人擠上地鐵,換乘公交,再搶共享單車,最後一路小跑到了各自的崗位。

中午十二點,滿身泥灰的建築工在露天里狼吞虎咽。他們得趕緊填飽肚子,下午還有更多磚要搬。

下午四點,流水線上的工人稍微挺了挺僵硬的腰身,接著重複機械的動作。

晚上十點,格子間里的白領第N次打開PPT,因為甲方爸爸又發來一長串修改指示。

凌晨兩點,代駕司機成功將顧客送回家,再疲憊地騎著摺疊單車趕向下一個訂單。

在命運的競技場里,人人如一隻只螞蟻,笨拙而勤奮地耕耘著自己的賽道。
取得的結果也許微不足道,但他們已經拼盡了全力。
這世界的確從來不公,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改變命運。
可即使跪著努力,也有很多人在燃燒著血和肉去支撐起責任。
《看見》中寫道:有些笑臉的背面,是咬緊牙關的魂靈。
和著血吞下委屈,流著汗扛起生活。
別嘲笑一個正慌張奔波的人,那才是命運浮沉里真正的勇士。
▽
稿子寫到此處,已是深夜。
我抬頭向外看去,天邊正高掛一彎月牙兒,如一張笑臉勉勵著每個在黑夜裡匍匐前行的人。
想起百年之前,同樣也是這鉤彎月,照見一個女孩子如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被貧窮一步步毀滅。
百年之後的現在,你我也許難免生而貧窮,也許偶遭大難跌入谷底,可生活畢竟還有希望。
賺錢雖然辛苦,也是在一分分落入口袋。日子縱使艱難,亦能在煙火氣里一點點溫暖。
點個贊吧,鼓起勇氣,用力生活,狠狠賺錢。
疲憊時就停下來抬頭看看,那一彎懸掛在天空的月牙兒,正微笑著告訴我們:這一路奔波辛苦,你我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