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軟肋。
早上送孩子上學,誰不希望孩子平安回家,可想而知,當你去接孩子放學時,看到孩子身上有傷,心情是多麼憤怒。
山西晉中一個女孩,在放學見到父親時,沒控制住情緒,崩潰大哭。

「爸爸,我想退學。」
看到女兒嘴角的血,爸爸已經心裡有數,他還是耐著性子詢問,到底是為什麼?

女兒的解釋,讓他的心情難以平靜。
原來,女兒在學校被7個同學霸凌,7個人圍堵住她(監控看7個,孩子說是8個),欺負她,推搡她,她被打得滿嘴是血,一顆牙都鬆動了。

即便如此,那幾個同學也不肯放過,還阻止她去找老師。
她才是一年級的孩子啊,這個年齡的女生,能有多少能力保護自己?
為了自保,女孩只能說出「我不想上學了」這個理由。

試想,她是真的不想上學嗎?
錯!她是害怕了!
害怕再被同學霸凌,害怕再被圍堵在牆角,害怕經歷無人救援的絕望。
身為母親,我看到女孩的哭訴,沒忍住憤怒,恨不得拍案而起,保護不了自己的孩子,父母怎麼可能心安?
我們總說要盡自己的能力托舉孩子,可到底什麼是好的條件,在我看來,安全的環境無異於是底線。
這件事的起因,到底是怎麼回事?蜀黍還在調查中,相信很快會有真相。
值得深思的是,我們到底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孩子?

女孩的父親,在回復中表述了2個細節。
第一,霸凌同學的家長沒有給賠償,他一分沒要,對方一分沒給。
第二,7名涉事的同學已經道歉,他放棄追究,對方都是孩子,追究的意義不大。

很多網友看了很失望,直言不諱指出,這位父親太窩囊,孩子都被打成這樣了,你居然還能輕易原諒?
還有網友嘲諷地說:「豁達的人生也過於豁達了,你要為孩子撐腰啊,要不然以後女兒再被欺負,她只能選擇軟弱。」

說什麼的都有,其實換一個角度,我倒能理解女孩父親的選擇。
他不是軟弱,而是無奈。
在被採訪的時候,他還透露一些細節,自己的女兒被同學起外號,被推搡到牆角,監控畫面並不清晰,只知道圍著7個人,後來是集合鈴聲響了,孩子才得以逃脫。

哪個父親不心疼女兒?
可女兒還要上學,還要在這個學校讀書,真的把事情鬧大了,女兒又該如何繼續上學?
最重要的事,一年級的孩子也就8歲左右,他就算追究,對方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他們是未成年人啊。

這位爸爸看似理智,其實是對女兒安全的擔憂,他不敢追責,戳中了多少父母的無奈。
我們真的太善良了,遇到事情,總是想起那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用隱忍和退讓,試圖喚醒對方的良知。
可有的時候,太容易被原諒的錯誤,反而無法讓對方長記性。
人性有一種惡,叫欺軟怕硬。
就算是小孩子,也知道撿軟柿子捏,面對孩子被欺負,父母的隱忍是一種寬容,但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想想子耀同學,他多善良啊,同學要錢,他省吃儉用也給,同學喊他出去,他從來不敢拒絕,可結果是什麼?
我們不能總是在事後,再後悔當初對孩子求助的忽視,毫無意義!
遇到類似的事情,父母就是孩子的底氣,就算不上班,也要好好把事情弄清楚,讓犯錯的人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條件的話,給孩子換個學習環境吧。
從心理學角度說,人對於曾受過傷的地方,是會產生恐懼心理的,事情可以過去,但曾經的傷害不會被抹去。

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比說千萬句的安慰都有用,關鍵是,父母的重視,會讓孩子變得勇敢,她知道在自己身後,有無條件保護自己的人。
善良是個好東西,但不是每個人都配得到你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