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的「台獨」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其近期在以武拒統方面所做的努力就是證據,尤其是耗費19.88億美元購買美國武器這件事,已經將本就波譎雲詭的台海局勢,再度往緊張方向推波助瀾。
然而,這2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還不是拜登政府任上最後的涉台行動。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8日報道「,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美國大選無論結果如何,新上任的總統都會維持目前的印太政策,繼續對台軍援。
此外,谷立言還為賴清德以武拒統出謀劃策,建議台當局在國際舞台上,揭露中國大陸的涉台行動,包括海警衝突、軍事演習等,並表示台當局可以參考菲律賓的經驗,即帶媒體記者在第一線拍攝中菲之間的海巡摩擦,自己也帶著媒體記者拍攝兩岸的各種衝突。
「美國在台協會」名義上是個民間非營利組織,但實際上是美國與台當局之間的溝通渠道。該協會是美國政府「暗度陳倉」的產物,當初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美方不得不在官方層面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但是白宮又不願意放棄台當局,所以依據其《與台灣關係法》設置了這麼一個協會。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美國在台協會的態度,其實就是美國政府的意思。
而谷立言接受採訪時說的這樣一番話,無非是給台當局吃下一顆定心丸,讓賴清德等人不要擔憂新任美國總統上台後,會改變與台灣的關係,但依據目前走向來看,谷立言的話可信程度不高。
如果是哈里斯上台,這位現任副總統大概率會在外交政策上「蕭規曹隨」,延續拜登那一套做法,這種情況下谷立言預想中的情況才有可能發生,但如果特朗普上台那變數就很大了。
這位總統候選人日前還在批評台當局,稱「台灣地區偷走了美國的晶元生意」,並表示如果台當局需要美國的「保護」,那就必須要為這項保護付錢。特朗普甚至稱這筆錢為「保護費」,這倒也沒背離他「在商言商」的信條。
所以谷立言的話未必能實現,尤其是在特朗普有可能贏得大選的背景下。
至於他給台當局提出的派記者拍攝的提議,不用等到美國大選也能知道結果,那就是基本上沒什麼用。從海外媒體的報道來看,菲律賓的確在海警船上帶了記者,但一方面中國海警執法人員手裡也有攝像機,另一方面雙方的摩擦最後還是得用實力來說話,幾張照片改變不了局勢,所以菲律賓後來也基本不往海警船上派記者了。
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台灣問題最關鍵的地方不在於台當局,而是中美博弈的未來走向。
美方近年來之所以不斷炒作台灣問題,其本質意圖是想藉此對中國大陸施壓,以求遏制中國大陸的發展。台當局是否帶島內2300萬民眾過上好日子,這從來都不是白宮關注的方向。
中方在解決台灣問題時,非常明智地抓住了主要矛盾,沒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如何在這場博弈里佔據上風,這是美方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現在美國也只能拿對台軍售或是竄訪台灣做一做文章,真正能改變台海局勢的事情白宮不能做也不敢做。谷立言這種樂觀的心態或許是強裝樣子,好讓試圖以武拒統的賴清德不至於信心崩塌。
但正如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強調的那樣,統一是歷史必然,台獨分裂行徑和外來干涉阻擋不了大勢,「動搖不了我們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的決心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