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3號,美國攜手英國、日本、德國等12個盟國,以聯合聲明的方式向葉門胡塞武裝下達了「最後通牒」。聲明中明確警告胡塞武裝,如果不停止襲擊途經紅海水域的商船,胡塞武裝將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依照美國以往的行事風格,所謂的「後果」其實就是軍事打擊,而戲劇性的一幕就誕生於此。
據美聯社發布的報道稱,當美西方向胡塞武裝下達了最後通牒的幾個小時後,胡塞武裝在4號當天動用武裝無人快艇沖向美軍部署在紅海的軍艦,以及一艘受到美軍護送的商船。根據美軍對外通報消息,胡塞武裝的無人快艇在距離軍艦和商船「數英里」的位置爆炸,因此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但對於胡塞武裝這種絲毫不加掩飾的強硬回應,已經發出了明確警告的美軍卻拒絕透露會對此採取何種軍事行動,這一表現同美軍平日里的作風大相徑庭。可如果對此事進行深入剖析,不難發現無論是美國還是胡塞武裝,如今都踩在了紅線邊緣卻沒有越界。
一方面,胡塞武裝使用無人快艇發動突襲,卻在即將靠近目標時爆炸,既展示了實力,又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而另一方面,美國雖然已經公開放話,但由於襲擊是半途而廢,這就給了美軍極大的迴旋空間。同時這也反應出,今天的胡塞武裝已經不能被單純視作一群熱血上頭的地方勢力,他們深諳何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且還能在危機四伏的中東爭取到立足之地,胡塞武裝高層的政治成熟度可見一斑。
但靈活的政治藝術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殘酷的現實,胡塞武裝之所以要在紅海掀起風浪,其根源還是在於巴以問題沒能得到公平有效的解決。而美國一邊喊著「支持兩國方案」,一邊又在持續不斷地向以色列輸送武器彈藥和金錢援助,進一步加劇了加沙民眾的苦難,同時也讓和平解決巴以問題變得遙遙無期。因此不只是胡塞武裝,包括真主黨這些地方武裝,都紛紛參與到本輪巴以衝突,以實際行動抗擊以色列政府對加沙民眾的迫害。
這意味著美軍即便能夠從海上打擊到胡塞武裝,也無法在地面戰中遏制其他武裝勢力打擊以色列。站在這個基礎上去看待美西方13國下達的「最後通牒」,更像是一場臨時炮製的作秀,以此來彰顯西方對以色列的「鼎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沙肆虐了兩個多月的以色列軍隊,目前已經有部分人員和裝備撤離加沙,而內塔尼亞胡政府對外宣傳口徑,也開始從「徹底消滅哈馬斯」轉向「呼籲加沙民眾自願離開」。
雖然以色列想要霸佔加沙的企圖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但是過去一段時間國際社會給以色列政府施加的壓力,還有以軍在加沙城遭遇的一次次失利,終於迫使內塔尼亞胡政府不得不採取更加保守的做法來達成目的。
由此可見,紅海航行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最終還是取決於本輪巴以衝突的走向。只不過,以色列一天不肯放棄對加沙的覬覦,就算簽署再多的停火協議,也只不過是為下一場衝突做事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