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蒙古又有不尋常的舉動,41年來頭一次派出外長訪問了菲律賓。本來這是蒙古和菲律賓的事,但是蒙古的這次出訪卻是要對我們的南海問題指手畫腳。
之前我們就警告過蒙古了,但他還是要故意和中國對著干。
上次蒙古外長去菲律賓還是1984年的事,那時候中國剛改革開放,蘇聯還沒解體。
之所以這麼多年都沒有訪問,原因不複雜,就是因為兩個國家之間確實沒什麼關係,也就沒有走動的必要。
去年兩國貿易額才564萬美元,連中國縣城之間的交易量都比這大。
但這次他們硬是憋出幾個合作項目,蒙古要把公務員送到菲律賓學英語,菲律賓要教蒙古搞熱帶農業,還計劃開通烏蘭巴托直飛馬尼拉航線。
可以看得出來,這幾個項目實在是沒事找事,你要學英語,哪裡不能學,要跑菲律賓去學英語。
菲律賓教蒙古熱帶農業就更是扯淡,難道蒙古的羊會上樹么,還是椰子樹。
合作是假,搞事是真的,蒙古被中俄包夾,菲律賓在南海跟中國鬧彆扭,於是兩國覺得是不是能一起擦出點火花來。
蒙古想搞「第三鄰國」戰略,通過菲律賓打入東盟圈子,減少對中俄依賴,而菲律賓則想拉攏更多國家給自己在南海撐腰,連內陸國都不放過。
雙方還假裝「民主盟友」,在聲明裡塞進人權、法治這些西方愛聽的詞,以討好西方國家。
當然,背後真正在牽線搭橋的還是美國,2024年8月美國務卿布林肯前腳離開蒙古,菲律賓外長後腳就到。
美國想在中俄後院插釘子,蒙古這個「地理肉夾饃」正合適,菲律賓作為美國鐵杆小弟,負責幫大哥跑腿聯絡。
蒙古突然站隊菲律賓,表面上看似多了個「盟友」,實際上是撿了芝麻丟西瓜。
蒙古欲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此想法無可厚非,畢竟不能孤注一擲。然而,減少依賴與故意令中國反感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我們尊重每個國家的主權,也希望每個國家都是獨立自主發展的,但不代表我們會允許其他國家來踐踏我們的底線。
中國買走蒙古84%的出口產品,光煤炭一項就占蒙古GDP的25%。要是中國像對澳洲那樣限制進口,蒙古的礦車立馬變廢鐵,牧民只能抱著羊哭。
蒙古的所有進出口皆需經由中俄口岸,即便是售往美國的稀土,也得先運抵中國天津港。真惹急了,中俄一關口岸,蒙古直接變「內陸孤島」。
之前邀請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訪問,俄羅斯已經不爽,現在又碰南海紅線,中俄可能聯手限制蒙古能源進口,冬天零下40度沒暖氣不是開玩笑的。
鮑爾與蒙古國曾經駐北約特派團的維和人員見面
一個小國不想著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反而是要把兩個大國全得罪了,真的是取死之道。
菲律賓誇蒙古和自己共享「自由民主」,但蒙古人均GDP才4000美元,30%人口貧困,這「民主樣板」連印度都懶得抄。
一個內陸國插手海洋爭端,好比「旱鴨子教游泳」,東盟國家看蒙古就像看馬戲團——熱鬧但沒用。
其實都不需要講什麼道理,俄烏衝突都還沒打完呢,蒙古現在不就是想走烏克蘭的老路么?
蒙古是夾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烏克蘭夾在俄羅斯和歐洲之間。
烏克蘭親美反俄,結果GDP腰斬、領土分裂;蒙古現在學這套,真鬧到中俄出手,美國只會像拋棄烏克蘭一樣甩鍋。
烏克蘭的戰略意義比蒙古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對於美國來說也只能當一個棄子,蒙古竟然還會指望美國。
美國拉攏蒙古不過是為了牽制中俄罷了,真到對抗之時,蒙古恐怕連美軍一個集裝箱的援助都盼不到。
美國不會真的援助蒙古,但中國真的會制裁蒙古。蒙古的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比美國還嚴重,超市裡90%的蔬菜水果、80%的日用品來自中國,一旦停供,蒙古人連大白菜都吃不上,只能天天啃羊肉。
美國想通過蒙古給中俄添堵?中國直接找哈薩克、烏茲別克簽新協議,把原本過境蒙古的中歐班列改道,讓蒙古徹底失去地緣價值。
蒙古牧民本來就對政府親美不滿,中國稍微支持幾個環保組織抗議礦產過度開發,就能讓蒙古政府焦頭爛額。
原本我們還要幫蒙古修的鐵路、電廠、污水處理廠,現在全部「因技術問題暫緩」,烏蘭巴托的霧霾繼續全球第一。
蒙古現在就屬於是病急亂投醫,作為一個國家卻完全沒辦法真正的獨立。
政府財政收入的70%都指著對華賣煤,但中國自己煤炭多得用不完,客戶一皺眉就得降價。
礦挖出來也難運出去。蘇聯時期的鐵路為寬軌,與中國標準軌不兼容。運煤時需先轉用卡車,再換乘火車,如此折騰一番,成本竟比澳大利亞海運高出三倍。
中俄一關口岸,蒙古礦車便要在邊境苦等三個月之久,車上羊毛甚至都會爛掉。
全國76%的國土面臨沙漠化威脅,牧民所養羊只數量從2500萬頭驟增至7000萬頭,草根幾被啃食殆盡。沙塵暴一來,烏蘭巴托的樓都能被掀翻,北京的霧霾里也有蒙古的「貢獻」。
奧尤陶勒蓋銅礦把周邊河流抽幹了,牧民沒水喝只能往城裡跑。首都烏蘭巴托一半人口擠在貧民窟,冬天燒煤取暖,PM2.5超標133倍,吸口氣像在吃土。
越窮的地方就越腐敗,蒙古的貪官比礦還多,2022年650萬噸煤炭「失蹤」,涉案金額18億美元,前總統都被抓了。
世界銀行數據說,每100萬美元礦業投資就有4.2萬美元用來行賄。
全國青年失業率超20%,大學畢業生有30%找不到工作。首都烏蘭巴托的貧民窟里,年輕人要麼當「尼特族」,要麼去韓國打工刷盤子。
學校破得像危房,老師工資還沒服務員高。40%的高學歷人才跑國外,留下的工程師缺口7000人,但大學還在拚命培養用不上的商科生。
中俄默認蒙古當「中立國」,但本質是嫌它又窮又沒戰略價值,如果蒙古老實一點,我們還可以幫扶一下,現在又這麼不老實,幫扶都不用幫扶了。
參考資料:
[1]陳愛雪,巴音其其格.蒙古國與中國煤炭貿易合作研究[J].新絲路(中旬),2022,(4):0001-0003+0051.
2.中國同蒙古國的關係——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