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多倫多10月21日電 題:加拿大與印度「翻臉」 為何積怨難解?
中新網記者 余瑞冬
9月中旬以來,因為印度裔加拿大人尼賈爾被殺一案,同為英聯邦成員國的加拿大與印度公開「翻臉」。
加拿大政府10月19日晚發出聲明確認,印度會在20日對除了加拿大駐新德里21名外交官及其家屬之外的其餘所有人員單方面取消外交豁免權。加方因而將其餘41名外交官及其42名家屬撤離印度。這是雙方近期外交危機的最新升級動作。
印度外交部20日回應稱,其行動旨在外交對等,同時否認違反國際準則。加總理特魯多同日則在回應媒體時批評印度違反《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且對需要往返印度的數百萬人的生活及雙邊貿易造成實質影響。

資料圖: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中新社發 MSC/Kuhlmann 攝
外交危機緣何而起?
9月18日,加拿大國會復會首日,剛結束印度新德里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之旅的特魯多在眾議院突曝「猛料」,指稱錫克教領袖尼賈爾6月中在大溫哥華地區遭槍殺一案與印度政府有關,加安全機構正積極調查關於印度特工與尼賈爾遇害之間可能存在聯繫的「可信指控」。加方為此驅逐一名印度駐加高級外交人員。
雙方關係即刻變得緊張。印方自然否認加方指控,亦驅逐一名加外交官,並放言要以取消豁免權的手段促使加方駐印人員減員,以實現外交人員規模對等。印方更批評加政府向受到嚴重恐怖主義指控的人提供庇護,稱加境內存在多個分離主義組織推動在印度搞分裂行動。印方對加拿大人暫停了簽證服務。雙方均對國民赴對方國家旅行發出安全警示。
尼賈爾是何許人?上世紀90年代從印度移民至加拿大的他是活躍的印度錫克族分離主義「卡利斯坦運動」支持者。印度政府在2020年已將其列為恐怖分子。今年6月18日,45歲的尼賈爾在大溫哥華地區素里市(Surrey)一座錫克教寺廟外被槍殺。
加印結怨已久
印度已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移民來源國。據官方數據,加拿大在2022年新接納的移民中,27%來自印度,遠高於位居第二的佔7.2%的中國移民。過去10年中,移民加拿大的印度裔人士增加了260%。目前加拿大總人口中,約4%是印度裔;其中約一半為錫克教徒,為77萬人。加拿大還有45%的國際留學生和22%的臨時外國工人來自印度。
但錫克教分離主義問題在過去數十年間一直是加印兩國關係中的齟齬。
1985年6月,一架由多倫多經倫敦飛往印度的印航客機在愛爾蘭領空被「卡利斯坦運動」分子炸毀,以報複印度政府對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的鎮壓。飛機上329人無一倖存。這也是錫克教極端分子在海外製造的最嚴重恐怖事件、加拿大史上最嚴重的謀殺案件。但其中兩名嫌疑人在加法庭被判無罪。加官方至今仍未把「卡利斯坦運動」視為恐怖組織。
2018年特魯多訪印期間,加駐印高級專員官邸邀請一名曾試圖刺殺印度前官員的錫克教極端分子參加晚宴,引起爭議。
2020年9月,印度議會通過三項農業法案引發不少錫克教徒在內的農民大規模抗議。特魯多公開聲援示威者。印方為此批評加方干預內政且鼓勵「極端分子」。
作為加、印兩國總理,特魯多與莫迪在公開場合也一向表現得關係冷淡。今年9月新德里G20峰會期間,兩人會晤時亦就錫克教問題再度表達分歧。其後,加方已中斷雙邊貿易談判,並推遲了一個貿易代表團原定10月的訪印計劃。

資料圖:印度總理莫迪。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缺少盟友聲援
特魯多將尼賈爾命案矛頭指向印度後,美國駐加大使科恩亦向加媒證實,加方的指控是基於「五眼聯盟」的共享情報。此次駐印外交官大幅減員後,特魯多表示,各國都應關注印度單方面取消外交豁免權之舉的後果。
不過,美國、英國等西方大國目前在對此次加印外交危機表達關切的同時,仍避免明確選邊站隊。換句話說,西方盟友們並未積極為加拿大發聲,亦未公開嚴詞批評印度。
在當前地緣政治形勢下,印度正被西方視為富有戰略意義的合作、拉攏對象。去年11月,加政府追隨美國步調,發布了加拿大版的「印太戰略」。
此番外交官減員後,加方雖表達對印方不滿,但亦暫稱不會報復,且會繼續與印方接觸。這顯示,缺乏盟友有力支持的特魯多政府正試圖適度管控此次危機,避免無謂升級。
選票因素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與印度政府作對,有利於加政府爭取和鞏固印裔、尤其錫克教選民的支持。這對於目前總體民望持續走低的特魯多政府而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決策因素。
包括錫克教人士在內的印度裔族群在加拿大參政積極。在2019年大選中,18名錫克教人士當選國會眾議員。現任39名內閣成員中,錫克教人士佔2席。與執政的自由黨建立合作協議的眾議院第三大反對黨新民主黨的黨領亦為錫克教人士。
但正如特魯多所承認的,雙邊民眾交往不得不受到影響。目前加拿大駐班加羅爾、昌迪加爾和孟買總領館已暫停線下辦公,僅有駐新德里的高級專員公署保持正常領事服務。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在國內、國際多重因素交織下,特魯多要為積怨已久的加印關係儘快找出一副解藥,恐非易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