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造船,這次又是顯示屏,韓國這兩大領域都遭遇了中國的強勁挑戰,甚至已被超越,這不僅是兩個國家的競爭,也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的較量。
造船業是韓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韓國就一直佔據著全球造船市場的半壁江山。
韓國的造船業依靠低成本、高效率和政府支持,打造了一批世界級的大型船企,如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韓國的造船業也不斷創新,開發了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超大型油輪、集裝箱船等高端產品,贏得了全球客戶的信賴。
然而,韓國的造船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過度依賴出口市場、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同質化嚴重等。這些問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後暴露出來,韓國的造船業陷入了困境。
與此同時,中國的造船業開始崛起。中國的造船業利用其龐大的國內需求、低廉的人力資源、完善的產業鏈和政策扶持,迅速擴大了產能和市場份額。
中國的造船業也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從低端的散貨船、滾裝船等向高端的LNG運輸船、極地探險船等進軍。中國的造船業還加強了自主創新能力,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NG運輸船技術,並成功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LNG運輸船。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製造LNG船舶的技術,大部分自主,而韓國的技術,則來自法國的授權,在高端船舶製造方面,韓國對中國,並沒有技術優勢,只是涉足這個領域較早而已,中國在高端船舶的訂單方面,超越韓國,也只是時間問題;韓國造船業,已經被中國擠到了牆角。
顯示屏行業也是韓國曾經引以為傲的領域之一。韓國擁有三星和LG兩大顯示屏巨頭,在液晶顯示屏(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屏(OLED)方面,都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市場優勢。韓國的顯示屏產品廣泛應用於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中,為韓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如今該產業正面臨著危機,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液晶面板廠商的全球出貨量佔比達到了63.3%,而韓國液晶面板廠商的佔比僅為15%,其實早在2017年,中國顯示屏出貨面積佔全球的份額為46%,首次超越韓國的25.9%,成為世界第一。
這是中國液晶面板廠商在技術、成本、規模等方面不斷追趕和超越韓國液晶面板廠商的結果,也是韓國液晶面板廠商在轉型OLED領域時遭遇的困難和挑戰的反映。
然而,韓國的顯示屏行業也面臨著中國的強勁競爭,中國液晶面板廠商受益於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補貼,以及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能夠快速建設高世代生產線,提高產能和降低成本。
同時,中國液晶面板廠商也在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開發出高端產品,如8K、QLED、Mini LED等,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由於中國在顯示屏行業的進步太快,韓國在近兩年,幾乎退出了LCD領域:2020年,LG化學宣布退出生產LCD零部件-偏光板的業務;2021-2022,三星逐步退出了液晶顯示屏的組裝業務;
今年8-9月份,LG化學宣布全部退出液晶顯示屏的零部件生產業務,不但偏光板不生產了,就連屏用薄膜和其它零部件都不生產了。
沒辦法,在中國顯示屏企業的全面崛起下,韓國企業幾乎全面退出了LCD領域;它們退到了比較高端的OLED領域,暫時安全。
目前,韓國企業掌握了全球8成的OLED市場份額,技術和產能,都佔優勢。不過,隨著中國OLED企業的成長,超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綜上,韓國在造船和顯示屏兩個領域都被中國逼到了牆角。這反映出中國和韓國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韓國依靠低成本和政府支持,在一些領域形成了暫時的優勢,但缺乏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難以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
而中國則依靠龐大的國內需求、完善的產業鏈和自主創新能力,在各個領域不斷追趕和超越韓國,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力。
在當今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只有不斷創新和進步,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對此你怎麼看?
#秋日裡的社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