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撇開僅有的兩個鄰居,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竟去拜美國碼頭,他到底什麼意思?
美國在世界四處製造矛盾時,奧雲額爾登卻主動找美國談合作。他到底在盤算什麼?
今年8月初,蒙古國總理在美總統的邀請下,去了美國談合作。鐵了心思要做美國的小弟,撇開兩個僅有的鄰國,成為西方國家。
但其實,奧雲額爾登這次訪問美國並進一步談合作,甚至開通直航,在很多人看來是親美的行為,他卻有自己的考量。
蒙古國在兩個大兩國之間,長久以來被當作「平衡木」,他們也深知自己的作用。同時,他們也在尋求另一種方式來維持平衡,那就是「第三鄰國戰略」。而美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雖然這幾年的經濟發展些許遲緩,可科技發展是處於領先水平,國際地位不容小覷。奧雲額爾登選擇和美國加強合作,也是出於對國家戰略的考量。
至於為什麼是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根據我國專家分析,可能是因為一直持續的俄烏衝突,和這段時間大國之間的博弈情況,讓蒙古國選擇跳出中俄之間,找尋新的平衡。
礦產的發展讓蒙古國地位今非昔比,不再只是美國利用的一個對象。
畢竟在蒙古國之前,美國想要稀土只能從中國進口。但現在蒙古國與其加強合作,正好可以給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有機會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相對而言是利大於弊的,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但這些合作並不代表,蒙古國準備放棄中國這個夥伴。
事實上,在和美國合作的同時,他也從未放棄過中國。
中國剛爆發疫情時,蒙古國的30000隻羊,帶著人民的美好祝福來到中國,對於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來說,這寓意著吉祥。而中國也從不吝嗇對這位鄰居的幫助。
今年的6月份,中國就有300多家企業與蒙古國的企業定下了合作協議,總金額超過4萬億美元。為已經突破百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添磚加瓦。
奧雲額爾登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會加強和中國海運出口和鐵路口岸的合作,甚至希望中蒙兩國的合作能夠成為國際典範。
可見奧雲額爾登一直明白,中國的重要性。畢竟遠親不如近鄰,加上「一帶一路」,相比之下中國能夠給予的合作更加便捷。
所以說,奧雲額爾登不僅不會只偏向於一個國家,反而他是最希望大國之間友好相處的。
本次在美國的採訪中奧雲額爾登就表示,蒙古國是沒有辦法接受新一次的冷戰,他希望中美兩國可以穩定持續地發展。很明顯,他明白蒙古國目前的實力和處境,他不希望自己國家成為大國之間的炮灰。
回到本次美蒙兩國協議本身來說,蒙古和美國合作,無論是空運還是內陸運輸,都得經過兩個鄰居的領地。所以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背著中國,做任何不利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蒙古國一直都有親美的思想呢?
撇開中俄兩個鄰居,蒙古國總理竟然主動找美國合作,他的舉動有何深意?
作為蘇聯後花園誕生的蒙古國,卻在近代一直親美,蒙古國到底在圖謀些什麼呢?
蒙古國在國際上一直沒有多少存在感,雖然國土面積不小,但人口著實不算多,還不如我們一個省,常住人口還不到總人口的一半。全國總兵力就更少,只有1.4萬人。
和同樣廣闊的俄羅斯相比,蒙古國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主要發展的產業,還時受到自然環境影響的畜牧業。
但由於年平均氣溫只有1.56℃,牲畜難以形成規模化的養殖,這樣導致蒙古國的經濟難以提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主要依靠其他國家給予援助。直至近年,才依靠礦產的開發,在經濟發展上有所突破。
蒙古國的氣候環境,是發展其他產業的硬傷。但這個國家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們的礦產資源就非常充足,在全球都能排得上號的那種。
之所以以前沒有進行開發,是因為科學技術還達不到條件。這幾年在外資和先進技術的幫扶下,礦產才得以逐步開發。
這些礦產中,除了煤礦、金礦,還有不少稀土和銅礦,也就是這次奧雲額爾登前往美國商談的重點之一。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這些礦物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國高科技領域的發展。而且除了開採礦物,美蒙兩國還確定要開通直航。
此消息一出,在國際上引起了不小的波瀾,許多媒體和業界人士都認為,這是蒙古國站隊的表態。特別是在知道奧雲額爾登曾在美國留學後,這樣的說法似乎就更站得住腳。
回看美蒙兩國的聯繫與合作,的確是在今年達到了頂峰。
奧雲額爾登除了和美國副總統等重要官員進行交談,還有美國國防部,並且與國防部部長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這個美俄、中美關係都還無比緊張的時期,奧雲額爾登跨越太平洋去找美國談合作,這的確容易讓人有遐想的空間。
但只要仔細翻看美蒙兩國之間的來往歷史就會發現,事實好像還可以進行深入探究。
被美國當成緩衝國,拉扯七十多年才確定外交關係,親美的可能是蒙古國本身,而不是總理奧雲額爾登。
美國作為發展最快的超級大國,有國家想要建交是非常正常的,剛獨立時的蒙古國也不例外。
在宣布獨立後的第一時間,總理就想要和美國取得聯繫,不過是秘密進行,並未準備公開。可惜的是,三十多年來都未能成功聯繫到美國。
直到美國主動訪問,兩國之間才有了公開互動。但美國此時還並未打算和蒙古國建交。
早期蒙古的經濟發展著實是放不上檯面,如果不是地理位置,美國壓根也不會想到他們。
美蒙兩國建交以後的合作最早是從軍事上開始的。當然,在軍事實力的巨大落差下,美國是「扶貧」式的幫助。
從教英語開始到維和訓練,美國一直在努力提高蒙古國軍隊的實力。不僅僅是培訓,連裝備也提供了不少。
做事向來先牟利的美國,這次幫助蒙古國,到底想要些什麼呢?
撇開最近的兩個大國,卻要去美國拜碼頭,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是什麼來頭?
被當幾十年備胎的蒙古國,竟突然被美國邀請訪問。作為利益當頭的美國,這次又想從蒙古國得到些什麼?
從1944年到1972年之前,蒙古國一直被美國當作哨站,用於觀察中蘇兩國關係的場所。
冷戰全面爆發時,美國有過建交的打算,條件就是美駐蒙大使館要能夠隨時觀察中蘇兩國的動態。可最後因為各種因素,這一計劃並未能夠實施,建交只能繼續延後。
直到蘇聯一方鬆了口,蒙古國又持續性地釋放積極信號,美國這才點頭建交。
21世紀開始,在美國的援助之下,蒙古國的軍事能力的確有不小的提升。在維和行動的時候,蒙古確實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這一點連聯合國都不可否認。
如果你以為,把蒙古國軍隊推上聯合國就是美國的最終目的,那就錯了。
蒙古國的軍隊除了維和行動以外,還沒少參與北約的事情。雖然軍隊人數不多,但他們講究的就是一個重在參與。
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蒙古國派遣了約6000名的軍事人員。哪怕美國撤離了阿富汗,蒙古國的軍事人員也沒有完全撤離,還有200多人在履行使命。
可以說,是美國的軍事援助和推波助瀾,讓這個只會放牧的小透明走上國際舞台。
當然,以美國的盤算,自然不會只有軍事援助那麼簡單,對於豐富的礦產資源,他們還是非常惦記的。
從建交至今,金錢方面的卷圓也從來沒有少過。以今年為例,美國的計劃是提供1300萬美元,除此之外還有千禧年挑戰計劃。也就是從2021年開始的五年時間裡,蒙古國還可以獲得3.5億美元的援助。
這並不是這家公司與蒙古國的首份援助協議,第一份是在2008年開始,當時的計劃是用於基礎領域的建設與維護。
在此後的合作中,美國對蒙古國礦產的野心愈發明顯,相關的投資也日益增加,連帶著其他西方國家也紛紛效仿投資。
其中在西班牙發家的力拓集團,單一個礦山就投資了70億美元。更不用說其他國家的相繼投資。這也難怪蒙古國的經濟會在這幾年飛速增長。
從數據看來,美國對蒙古國發展的影響並不小,但其目的也十分明確。但是從現實角度看,蒙古國與美國繼續合作,也是發展的必然。
首先就是,蒙古的地理位置過於特殊了。他們不像其他國家一樣,擁有諸多鄰國,有著較為開放的地理位置。
蒙古國有且僅有兩個鄰居,並且一個比一個實力強大。 在這種情形之下,蒙古想要作為中間的夾心,強盛起來又不被吞併,只能尋求第三個國家的幫助,這時候他們就將目光放到了美國身上。
儘管他們清楚,找美國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但是相較於就在隔壁的威脅,美國地理位置遠一點,威脅遠不如自己的兩個鄰居。
所以,與其說是蒙古國親美,或者說是他們的總理親美。不如說是在現實環境的影響下,蒙古國必須走這一步棋。
但就目前來說,美蒙還沒有直航,就算他們繼續合作,對於中國也並沒有太大的危險,不必過於擔憂。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