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當地時間7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東北部緬因州參加了一場競選籌款活動。
在活動中,除了例行的對自己的政績的吹捧,他還提起了中國,並罕見地了承認「技不如人」。
他表示,有國際界人士稱如今美國的基礎設施在全球只排名第十四,而中國曾經是排名第十七或第十六的國家,如今已經躍升至第二位。
要知道,美國一向以世界第一自居,何曾願意承認技不如人?如今拜登如此「反常」的表態,到底有何因由?
以世界第一自居的美國
自一戰之後,美國迅速崛起,在二戰後開始謀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用冷戰打垮蘇聯之後,美國更是得意洋洋,認為自己已經成為唯一的世界領導者。
美國驕傲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時美國在許多方面的領先地位,包括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
在經濟領域,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具有強大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
(美國四大科技巨頭)
美國的科技巨頭如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在全球範圍內佔據主導地位,其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引領著全球科技發展的潮流。
此外,美國的金融體系也是全球最發達和最穩定的之一,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之一。
在軍事領域,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和最先進的軍事裝備。
美國的軍事預算也是全球最高的,使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全球範圍內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
在科教領域,美國有眾多知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
(哈佛大學)
這些學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和教師,並為他們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和研究環境,培養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創業家。
人才培養的優勢令美國科技也處於領先地位。
在文化領域,美國的電影、音樂、文學、時尚等文化產品影響著全球。
好萊塢電影產業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產業之一,美國的音樂和文學作品也深受全球歡迎,這令美國的流行文化和價值觀也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綜合來看,如今美國確實還是世界第一,但是世界第一併不意味著完美和無可挑剔。美國仍然面臨著許多內外部挑戰和問題,如經濟不平等、社會問題、國內外政治爭議等。
可是美國卻不願意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甚至在其他國家指出問題時不願意承認,反倒指責指出問題的人「粗暴宣傳」、「有失風度」。
這樣的美國,如今竟然承認技不如人,這可真是稀罕事。
美國承認技不如人
7月28日,拜登抵達緬因州,為明年的大選拉票。
在拉票演講中,他罕見地承認了美國「技不如人」。
按照他的說法,是有「國際人士」指出,美國的基建曾經是世界第一,如今美國的基建水平只能排世界第14,而中國則又第16、7位躍居世界第二,這樣下去,美國還要怎麼引領世界?
(拜登抵達緬因州)
他還舉例證明自己的觀點,說中國的機場看起來比美國機場更加先進和現代化。
這不禁讓人們瞠目:美國這是轉性了嗎?總統居然帶頭承認技不如人?
其實,這不是拜登第一次稱讚中國的基建了。
拜登在就任後提出了一項名為「建設美國計劃」的經濟計劃,旨在加強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其國內競爭力。
在這一計劃中,拜登就曾提及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並稱讚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
拜登認為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如高速鐵路、橋樑、港口、公路等。
他認為這些舉措提升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並表示美國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和學習。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拜登從未直接稱讚過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模式或政策,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參照,以激發美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發展。
他強調了美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需求和改進空間,並提出了加大投資、提高效率和促進創新的計劃。
拜登的「基建法案」
拜登政府於2021年3月31日提出了一項名為「美國就業計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也被稱為基建法案。
這項計劃旨在投資美國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美國的競爭力。
(基建法案)
該基建法案提出了一系列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改善公路、橋樑、鐵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通信網路、清潔能源等。
此外,該法案還涉及到推動可持續發展、提高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增加住房、改善學校設施等方面。
但是該法案仍然需要通過國會的立法程序來最終成為法律。
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美國的兩黨制和利益衝突等問題,法案推進受到了層層阻礙。
好不容易,當年8月該法案被參議院通過,不過由3.5億被壓縮到了2億,又經過幾個月的拉鋸,11月5日,眾議院才勉強通過了價值1.2億美元的基建法案。
(眾議院通過基建法案)
法案金額不斷縮減,加之疫情下的經濟問題,導致拜登的基建法案受到了嚴重阻礙,至今未見成效。
拜登的基建法案推進困難重重,然而這卻是他的重要為政舉措,眼看2024年大選即將到來,拜登自然要想辦法為自己的政策「背書」。
他深諳轉移矛盾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外部樹立一個敵人,於是把目標對準了中國。
正好,美國大選時總是要提「中國威脅論」。
所以他拋出「中國第二,美國跌出前十,這樣下去怎麼可以」的言論,其實更多意在為自己拉票。
這樣的言論,中國無需關注,而是應該繼續注重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