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乘坐專機抵達北京。在北京期間,他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等人舉行會談。在中美外長會談中,雙方就兩國關係等方面的內容達成多點共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布林肯剛剛乘坐專機離開北京時,秦剛突然撥通另外一個國家的電話。
中德外長通電話
據悉,在外界普遍對布林肯訪華不抱有過多期待的背景下,中美雙方還是利用本次機會達成多點共識。另外,美國總統拜登也就此給出積極回應,強調中美關係正在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對此有分析認為,儘管中美之間的問題很難通過一次訪問就全部解決,但是本次中美還是在布林肯訪華期間取得了一些成果。總而言之,中美正在尋求構建溝通渠道,布林可能有可能會打開更多美國官員來華訪問的大門。
在布林肯結束訪華行程之後,秦剛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通電。外界注意到,無論是在與布林肯還是與貝爾伯克對話過程中,秦剛都提到所謂「中國威脅論」,但是相比之下,秦剛在與貝爾伯克通電時的措辭更為溫和。
秦剛措辭不尋常
秦剛表示,中德是重要合作夥伴,中德關係非常緊密。他還指出,中國的發展對德國是機遇而不是挑戰,更不是威脅,中德之間要合作而不是對抗。在通電過程中,他對中德關係作出高度評價,同時也向德國表明中方願意繼續推進中德關係行穩致遠的立場。
對此,貝爾伯克也給出積極回應,表示願意與中方加強高層互動,推進兩國在經貿等方面的合作。過去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該位來自綠黨的德國外長對中國的態度是比較強硬的,但是她此前也曾明確表示不主張所謂的「中德脫鉤」。
事實上,在美國諸多盟友中,德國對華態度一直是比較務實的。早在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執政時期,中德關係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兩國在諸多領域不斷加深合作,這給德國帶來諸多利益。
在德國現總理朔爾茨上台之後,德國內部出現一些與中德關係有關的負面聲音,但是從朔爾茨訪華等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德國依舊希望發展對華關係。同時也說明中國正在推進全方位外交布局,不斷尋求加深與更多國家的合作,這再次對外展示出友好、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看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