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挪威、芬蘭和丹麥發布了建設「北歐聯合空軍」的計劃,並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簽署了意向書。未來,北歐國家希望按照現有的北約準則採取聯合行動。
根據意向書內容,關於組建聯合空軍,挪威可提供57架 f-16戰鬥機和52架f-35戰鬥機,芬蘭可提供62架f/a-18戰鬥機和64架f-35戰鬥機,丹麥可提供58架f-16戰鬥機和27架f-35戰鬥機,瑞典可提供90架「鷹獅」戰鬥機。
雅虎新聞網報道截圖
總台環球資訊廣播軍事評論員魏東旭分析認為,瑞典、挪威、芬蘭和丹麥組建「北歐聯合空軍」顯然是美國在幕後操縱的結果:
在北約東擴過程中,北歐四國進行空中力量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掩護在北約東翼進行部署的美軍作戰部隊。同時,四個北歐國家的防空預警體系也會最大程度地進行聯網,俄方的軍用飛機會遭到更為嚴密的跟蹤和監控,相關情報也會與在區域內部署的美軍進行共享。這表明在北約這個龐大的軍事集團內部,美國會採取各種手段構建一些小的軍事圈子,有針對性地在不同方向對俄羅斯施加軍事壓力。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截圖
魏東旭認為,「北歐聯合空軍」的組建會增加區域內的衝突因素,進一步激化地區矛盾:
一旦瑞典、挪威、芬蘭和丹麥四個國家的空中力量完成了整合,美國會為其嫁接一個「大腦」,例如利用北約的空中指揮中心向北歐聯合空軍直接下達命令,在相關區域內擺出更為挑釁的姿態,給俄方施壓。同時,駐歐美軍可能也會派出空中預警機對這四個北歐國家的戰鬥機部隊進行協調,在相關區域內構建聯合作戰體系,共同施加軍事壓力。在這種狀態下,區域內的矛盾有可能會進一步激化。因為面對北約的空中聯合封鎖體系,俄方必然會強化自身防禦能力,可能在其飛地——加里寧格勒部署更為先進的防空系統,掩護俄軍的航空兵力活動。在波羅的海區域,在北歐四國的周邊空域,雙方的較量會隨之而升級。隨著北約東擴步伐的加快,在相關區域內的衝突因素會越來越多。在美國霸權思維和冷戰模式的指導下,北約的軍事動作正變得越來越危險。
總台記者丨魏東旭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江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