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被炸事件還未查到背後真兇之際,俄羅斯最近就加大馬力與中國合作,但中俄之間的天然氣管道輸送,又過境蒙古國,此事加大了我們對能源供應安全問題的關注。俄羅斯總統普京在3月26日的採訪時,對中方天然氣的供應做出了承諾,他表示俄羅斯有能力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和安全。
俄羅斯對中方作出承諾
日前,北溪1號和北溪2號兩條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3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他完全同意美國記者赫什的說法,即美國特工部門參與了「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破壞。此外,普京還認為,雖然目前很難獲得真相,但事實總有一天會公之於眾。
然而,北溪事件在還未完全調查清楚的情況下,俄方堅持天然氣管道過境蒙古國。因此有不少中國和俄羅斯專家提出了質疑,認為途經蒙古國無形中增加了一筆過境費用,此外,也帶來了油氣供應安全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在種種質疑聲下,普京也對中方做出了承諾。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3月26日普京在接受「俄羅斯-24」電視頻道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和中國自然是相輔相成的,為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在能源上的需求,中國最主要是需要這些供應的穩定性,毫無疑問,俄羅斯有能力確保這樣的穩定性。普京此話,表明了是想給中方吃個定心丸。
俄羅斯做出承諾的理由
事實上,中國的擔心不無道理。蒙古國,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夾在中俄之間,但是作為一個一直以來奉行「第三鄰國」政策的國家,它在近二十年來,一直同美國打得火熱。譬如,在中俄兩國宣布同蒙古國加強能源合作之後,蒙古境內當天爆發了一場抗議活動,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有「第三勢力」不希望看到中蒙俄三國合作,因此俄羅斯選擇管道過境蒙古國有很大的隱患。
事實上,俄羅斯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想要管道途徑蒙古國就是為了阻止美國「拉攏」蒙古國,防止蒙古國成為自己眼中的一枚「釘子」。但是俄羅斯似乎忽視了,蒙古的社會結構相對年輕。隨著顏色革命等西方思想的傳播,當地人很容易對西方文化和生活產生認同感,從而為西方勢力滲透和影響蒙古社會鋪平了道路。在這種情況下,誰能保證中俄過境蒙古的天然氣項目不受影響?
所以,普京當眾做出承諾,有兩點原因。其一為消除中國對管道線過境蒙古國的擔心,讓中國看到普京做出的承諾,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其二,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被西方制裁。在美國的壓力下,原始買家已經放棄購買俄羅斯能源。然而,俄軍在和烏軍在前線抗衡時,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軍事,因此為了增加收入,俄羅斯需要獲得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不將雞蛋放在放一個籃子里
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俄羅斯的天然氣雖然對中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中國並沒有過分依賴俄羅斯,而是和其他國家進行能源合作的項目也比較多。譬如,去年前11個月,中國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是澳大利亞,進口總量為1994萬噸,佔35%,其次是卡達,進口總量1389萬噸,約佔24%。此外,能源合作也已經成為了中國和中東及阿拉伯國家合作的重要領域。
總之,中國這種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做法是很明智的。當今局勢變幻莫測,為了保持能源的安全問題,我們一定要掌握主動權,不能只依賴單一的國家。雖然普京做出承諾,但不能只聽俄方這樣說。常言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我們也需要對俄羅斯的供應保持謹慎態度,繼續推進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戰略,以防止過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帶來的風險。當然,這並不代表中方不重視與俄羅斯的合作。相反,俄羅斯作為一個有分量的合作夥伴,中俄能源合作正在邁上新台階,長期合作是大勢所趨,所以才會在這條長遠的發展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的去發展。
編輯:小舟
審核: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