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訪問基輔,這件事在互聯網上悄悄的又停息下來,掀起的熱度也沒有拜登的訪問來得高,在我國有不少的專家,評論員認為,岸田文雄到基輔訪問,純粹是為了刷存在感,是為了作秀,向某國家來表忠心,對俄烏戰爭戰場的形勢影響並不大。但是這背後發生的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日本首相訪問基輔對亞洲國家對於日本來說是件大事,對咱們中國來說也是一件大事。日本首相對基輔的訪問會帶動亞洲一個風向,對世界其他的其他國家也是。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早已經超過日本且戰敗國的標籤無法抹掉,但是經濟,科技,軍事,文化方面依然是遙遙領先,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目光,依然是把日本當做是亞洲的標杆。
在去基輔訪問之前,3月20日本首相是在印度訪問,在與莫迪舉行會面之後,21號日本首相是乘坐包機直接飛往波蘭,因為按照原計劃,岸田文雄訪問完印度之後是直接回去日本,他日本政府之前也否認過岸田文雄要去基輔訪問是要返回日本。但是在這一天,日本首相帶著十名隨從,從印度飛往波蘭,然後又從波蘭換乘火車,駛向烏克蘭首都基輔。而日本首相坐火車,前往基輔所要冒的風險是要比其他國家的總統要大,因為由於歷史的原因,日本的武裝人員不能出國,從波蘭前往基輔的這十個小時的路程,日本首相是沒有武裝人員的保護,所以說這個決心是,比安全來的更重要。所以說日本首相訪問基輔一定不是為了刷存在感,自從俄烏戰爭開始之後,全世界近200個國家都在站隊,哪怕就是不願意,都必須得做出表態,這是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爭。全世界有140多個國家選擇了支持烏克蘭30幾個國家選擇中立,只有5到7個國家表示支持俄羅斯。但是這其中的中立國家也不是真正的中立,所謂的中立,其實只是表面的中立,只是選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為每個國家都必須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要麼付出代價,要麼得到好處,因為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相當於戰略方向,一旦方向選擇了一個錯誤的,那麼後面每走一步都是一個錯誤,再回頭就已經晚了。
日本其實早已經做出了選擇,俄烏開戰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經給烏克蘭援助了70多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所以他早已經做出了選擇。這就是需要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氣,他早已經做出了選擇。與拜老頭一樣,他是在選擇一個合適的條件下發出最強音,這個一定是能給他帶來實惠,帶來好處的。比如說印度,印度雖然是中立國家,甚至印度在俄烏開戰以前,他和俄羅斯是比較友好的國家,他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他是傾向於俄羅斯的,但是俄烏開戰以後,在歐美對俄羅斯輪番制裁中,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左右逢源。但是自從去年10月份以後印度的站隊已經不斷的調整,實際上現在印度已經在譴責俄羅斯已經同意加入西方陣營制裁俄羅斯。今年日本是G7的輪值主席國也就是東道主,五月份G7領導人要在日本舉辦峰會,主辦國邀請的國家中印度赫然在列,唯獨沒有中國。大家也知道國際資本在加速撤離中國,這些資本和產業鏈離開中國以後,到了哪些國家呢?一個是印度,一個是印尼,一個是越南,這就是選擇站隊正確帶來好處,有的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全球化時代沒有國家能獨身世外,主動擁抱世界文明,吸收先進文明帶來的成果發展自己經濟。遊離於主流文明之外的國家暫時獨善其身,然而卻是與全球化脫鉤,這樣子下去必然會導致落後於時代,到時候想發展起來又得被動的融入,這時候又得經歷我們近代所經歷過的被列強欺負的屈辱歷史。抓住歷史機遇,找對發展拐點的方向,才能在世界的主流發展方向越走越遠,前進道路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