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高度關注中國晶元發展,並且時不時「關照」一下,試圖卡中國企業的喉嚨。美國想藉此打壓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勢頭,以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為了防止中國晶元業突出重圍,美國不惜將黑手越伸越遠,就連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也遭到了干預。
據路透社8月31日報道,中國企業今年談成了一樁14億美元(約90億元人民幣)的收購案,準備收購韓國美格納半導體的美國總部,美格納是全球第二大面板驅動晶元商。該收購案也不出所料被美國盯上,在中韓雙方公布之後就遭到了美國財政部的阻撓。
據了解,此前美格納半導體就已經發表公告,稱該交易本身無需得到美國批准,因為該公司所有製造,研發,及銷售活動都在韓國境內展開。業內人士也表示,面板驅動晶元並不是該行業的核心技術,並且美格納的生產技術也已過時。不過,這些都未能消除美國的的疑慮,美國財政部在8月27日表示,該收購案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
目前美國財政部正在要求總統拜登干預此事。美國政府對干涉商業活動的執著程度讓人費解。過去兩年,為防範所謂的「安全風險」,美國已經不止一次地修改政策,來插手盟友與中國之間的商業交易。現在,美國還要變本加厲地升級干涉範圍。看來,美國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都在懷疑自己的「國家安全」受到了威脅。
但其實,「國家安全」,已經被濫用了。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只是用來打擊中國晶元行業發展的借口罷了。可以說,美國這樣一再上綱上線,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中國晶元行業的發展,是由時代及行業大勢決定的,這決定了美國的打壓終將失敗。
首先,中國科技發展的大勢已經形成,晶元行業終將突破。晶元行業,需要很尖端的技術,只有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才有能力研發和生產。中國過去在晶元行業處於落後局面,本質是上由於國家的發展階段決定的。是因為中國一些基礎行業處於較低水平,才讓晶元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制肘。
但這幾年來,中國的幾乎所有產業都在迅速升級換代,很多行業技術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同時,中國的科研氛圍也已形成,中國每年申請的專利數量位居世界的首位。數量的突破,帶來了質變,很多以前中國沒能力克服的難關,這幾年漸漸都不再成為問題。
其次,晶元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決定了中國終將趕上。過去,人們一直有一個擔憂,那就是中國的科技在迅速發展的同時,美國也沒有停止腳步。並且,美國還被認為善於創新,可以從全世界汲取人才。所以,人們認為,中國可以在基礎行業追上美國,在高科技行業難以做到。
這一點,完全是對科技行業的誤解。且不說,美國近幾年科技發展出現了頹勢,其實,連晶元技術自身的發展也出現變緩的趨勢。過去,晶元技術的發展,一直受到摩爾定律的驅動,即晶元上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大約每隔18個月就會增加一倍,從而導致其性能大幅增加。但這一定律如今漸漸被打破。
因為晶元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了物理條件的限制,人類越來越難以在晶元上狹小的空間內集成更多的電路。特別是在晶元技術達到3nm時,已接近物理極限,往後再發展極難。該行業想要再用以前的速度發展,就必須得開闢新的科技之路,這也給了中國晶元業足夠的時間去追趕。
其三,美國的遏制政策幫中國晶元業補齊了一些商業發展必須的條件。過去中國晶元業處於落後局面,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商業要素不足。任何行業的長久發展,都離不開商業成功後帶來的利潤滋養。過去,中國也有自己的晶元業,但由於技術落後,所以一直難以搶佔廣闊市場。
美國的打壓,給中國晶元業帶來了陣痛,但也帶來了兩個利好的要素。一是,國家及投資行業都開始真正重視起晶元業,大量資金湧入晶元業。二是,由於美國的遏制讓中國市場得不到國外晶元,從而變相的讓以前處於苦苦掙扎中的中國晶元企業得到了龐大的中國市場,得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可見,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既對中國造成了嚴重挑戰,也給中國帶來了突破自我的重大機會。目前來看,中國人有理由對博弈的結果保持樂觀。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是美國一味打壓就可以改變的。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時,曾瘋狂推動美國全面對華脫鉤。結果幾年下來,美國並沒有贏,相反美國企業還遭到了反噬。拜登不得已才轉向在晶元等高科技行業對中國的重點進攻,美國看似咄咄逼人,但其本身已經在步步敗退。而中國,看似處處被動,但卻終將迎來「撥雲見日」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