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培榮
恐龍是史前中生代的陸地古棲脊椎爬行類哺乳動物,從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到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曾稱霸地球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尤其是植食性恐龍提醒最大,身長可達58米,重150~180噸,堪稱「巨無霸」。
在盱眙縣天泉湖鎮楊山村新建組的南山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突兀山坡,岩石上布滿青苔。奇怪的是,石頭上竟然有幾個巨大的「腳印」,其中一個最大的腳印:三趾呈扇形張開,每趾長約60厘米、深15厘米、展開闊約80厘米。石頭完整並未開裂,上面的印痕也絕非是因裂縫形成的「假痕」,而是真真實實給「印」上去的。是什麼傢伙有這麼大力量,竟然在石頭上「踩」出這麼大、這麼深的「腳印」?再從印痕形狀看,三趾呈「個」字形張開,與恐龍足印非常相似。難道真的是恐龍腳印?
天泉湖鎮楊山村南山巨石上的「龍爪印」
據相關資料,多年來世界各地發現恐龍腳印的報道很多。如:1982年韓國慶尚南道海岸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其中最大的長120厘米、寬64厘米,被認為是蜥腳類腕龍留下,推斷此腕龍體長為30~35米,體重70~100噸。1998年,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寬約1米,是鰓恐龍留下,估計恐龍身長約30米。
在我國也有不少發現。2001年,在甘肅省永靖縣出土的恐龍化石腳印,長1.5米、寬1.2米,是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留下,專家估計該恐龍體長當在30米以上。近年來我國各地又有不少發現。如:四川古藺發現的蜥腳類恐龍足跡長60厘米、寬54厘米。陝西神木發現恐龍腳印長41厘米、寬24厘米。內蒙古伊克昭盟查布地區蜥腳類恐龍足跡呈圓形,直徑大的90厘米,小的30厘米;其中有一條足跡,足長30厘米,步長竟達2.8米,經計算奔跑時速可達41公里。
恐龍模型和留在火山石上的神秘爪印
盱眙西南山區是否曾有恐龍生活過,以前的資料沒有記載。但在天泉湖鎮楊山村附近的來安縣境內,就有龍山、龍頭崗、墩龍山、車龍港(大余郢西),龍窩(半塔茶場西)等許多代「龍」字的地名山名。據清道光《來安縣誌》載,與楊山村南山相鄰的「馬頭山」,記載有「相傳有龍經此」。當地群眾中也流傳,「古時候,有烏龍探母經此,知母已歿,悲憤哀號,抓石留痕」的故事。
再從《盱眙縣誌》的記載看,「1958年修築化農水庫、桂五水庫時,從山溝深土裡挖出的大量古代大樹,樹桿粗大,兩個人都抱不過來」等信息來看,遠古時期江淮氣候溫暖濕潤,森林繁茂,適宜於恐龍的生存。至今在鐵山寺的山谷中還生長著「兩色鱗毛蕨」,又叫「鳳尾蕨」,這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稱。諸此佐證,遠古時在鐵山寺山區曾有恐龍生存,不是沒有可能。
天泉湖鎮鐵山寺山區生長的「化石類植物」鳳尾蕨
如果楊山發現的「岩石腳印」真是恐龍足印的話,參考外地恐龍足印資料的研究成果,「楊山恐龍」也應該是生活在1.5億年到7000萬年前的侏羅紀至白堊紀時代,屬於大型「植食性蜥腳類恐龍」,體長約30米,體重50噸以上,是個了不起的龐然大物。
四川宜賓的龍足印(左)和盱眙楊山的龍足印(右)
說起「楊山恐龍腳印」的形成,可以根據科學資料搞一個「情景再現」:
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火山噴發,岩漿四溢,原本高大茂盛的樹木被烤焦,樹葉被烤糊,植物都被燃燒,滿地的岩漿正在凝固,還在散發著熾熱的高溫,整個鐵山寺山區到處都是濃烈的焦糊味。
一隻巨大的蜥腳類恐龍早已失去昔日的威嚴,它已經好多天沒有進食,搖搖晃晃地奔走在熾熱的大地上,它多想能找到一個水汪、一片綠樹啊!然而,眼前的一切讓它感到絕望。
當它跑到楊山南邊,看到一片紅草地,它似乎看到了希望,便快速奔跑過去。
當它踩到一塊將要凝固的巨石上時,感覺到這塊石頭怎麼這樣柔軟,一隻腳踩上便陷了下去,而滾燙的岩石一下子灼痛了恐龍的腳,使它站立不穩,便一下子歪倒,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它想掙扎著爬起,可再也爬不起來了。
它只能哀嚎著,任憑滾動的火山石砸在身上、噴發的火山岩漿潑在身上,它無奈地望著天空,絕望地再看一眼曾經生活過的美好家園,帶著無盡的遺憾,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恐龍走了,但它在巨石上留下的那枚足印告訴後世:「我曾經來過」。
(2019年2月)
作者簡介
馬培榮,1952年出生,江蘇盱眙人,高級經濟師,高級程序員,IEM國際高級企業經管管理師,江蘇省突出貢獻專家,首批333工程培養對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多家刊物編委,先後獲得國家部委等科技獎勵29項(次),發表論文160多篇,出版科技專著10多部。2012年退休後致力文學創作,是「人不在詩壇之中,名不在文人之列」的史研業餘愛好者,已出版詩集《詩意空間》(8部),長篇小說《都梁史演義》(上下冊)、以及《馬培榮散文集》《盱眙書覽》《穆店史話》《畫說盱眙》《盱城老北頭》《都梁稿匯》(5冊)《盱眙百名優秀退役軍人》《盱眙軍地驕子》《盱眙簡史》《盱眙杏林史集》《盱眙革命老區發展史》等數十種圖書,現為盱眙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顧問,盱眙縣全民閱讀促進會會長。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