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百年的復旦經濟學科:大師與「迴響」

2023年05月22日16:35:17 熱門 1663

今人恐難以想像,在我國改革開放6年之後的1984年,「地租」仍被認為是私有權的產物。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時任系主任張薰華教授,當年在國內首次提出土地有償使用的觀點,「港澳的租地辦法可以採用」。這為國內建立土地批租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經世濟民,這正是成立於1922年的復旦大學經濟學系的初心所在。

一百年來,復旦經濟學人與時代的發展變遷緊密相連,以「中國敘事」書寫「中國經濟」,努力構建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

一百年來,這裡大師輩出,為變革發先聲,「迴響」不絕。

【創國內哲學社會科學教材發行量之最】

「至少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所有復旦學經濟的學生聽到的最重要的三個字就是蔣學模。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他1981年考上復旦大學經濟學系,當時經濟學系教授蔣學模在階梯教室作報告,學生們都是爭相前去,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去看明星演唱會。

早在1952年夏天,蔣學模就與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同仁一道編寫了《政治經濟學講義》,這是國內第一本介紹了社會主義經濟的政治經濟學讀物。

走過百年的復旦經濟學科:大師與「迴響」 - 天天要聞

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訪問復旦時會見蘇步青謝希德、談家楨、華中一、蔣學模(左一)等教授

創國內哲學社會科學教材發行量之最的《政治經濟學教材》,也是由蔣學模領銜編寫。這是對中國改革開放產生較大影響的第一本政治經濟學通用教材,在全國同類教材中第一次不再提及現代資本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當時,蔣學模開始認識到,社會主義生產是公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生產,社會主義生產也要受到價值規律的制約。這本教科書成為數代大學生的「必讀書」,1980年首次出版,至今更新到第13版,印刷近2千萬冊。

【第一個提出「社會主義經濟也可以有土地批租」】

說起《資本論》研究,張薰華是一個必被提及的名字。

「厚厚的《資本論》對我們來說是『難啃的硬骨頭』,張老師如同庖丁解牛,用最簡單的邏輯來推演呈現,為我們推開了學習《資本論》的大門。」張軍說。還有學生評價,師從張薰華研讀《資本論》,就像喝茶喝出了味道。

張薰華自創了「圓圈論」,把《資本論》剖析歸納為六個圈層,形象且創新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回憶,他在復旦經濟學系求學時,有一次張薰華為他答疑《資本論》,用手指在書桌上畫了一串從小到大的圓圈,「這一方法,直到現在我還在使用。」

走過百年的復旦經濟學科:大師與「迴響」 - 天天要聞

1989年復旦經濟學院訪日代表團參加研討會。左起:張薰華、蔣家俊、鄭勵志、洪遠朋、葛霖生、葉世昌

改革開放之初,對「市場」依然是排斥的。1983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方才提出要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張薰華在國內學術界第一個提出「社會主義經濟,國家也可以收取地租」。對《資本論》再熟悉不過的他,提出馬克思關於地租的觀點,並沒有跟所有制掛鉤,公有制下依然可以有地租,可以轉讓土地使用權。據張薰華回憶,這一觀點引起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的關注,並建議他作了修改補充,後來這篇文章印發給了全國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張薰華的研究沒有停留在書本上,而是打通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脈絡,用於研究現實的經濟社會問題。

畢生研究《資本論》,但張薰華並不迷信《資本論》。1980年,張薰華髮表了《試校〈資本論〉中的某些計算問題》,這是中國經濟學界首次有人指出《資本論》中的錯誤。

【往往提前好幾天,就開始看各種文獻資料來備課】

復旦經濟學系教授宋承先,被譽為「雙通」學者。他不僅諳熟西方經濟思想史,對「剩餘價值」等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也有著深刻洞見,編寫了《<資本論>提要(第4卷)》,填補了中國《資本論》研究的空白。

上世紀80年代,他針對中國經濟改革的現狀與政策,發表了大量論文,回應了投資、儲蓄與消費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與對策建議。

1988年,宋承先撰寫的《現代西方經濟學》上卷出版,「予多樣理論以切實同情之理解,兼具批判之思考」。6年後,下卷出版,比上卷增添了10萬字。1997年,77歲的宋承先對《現代西方經濟學》作出修訂,添加了公共選擇理論、信息經濟學等前沿內容。

不管是給本科生還是博士生上課,他「往往提前好幾天,就開始看各種文獻資料來備課」。復旦經濟學系1981級碩士生史晉川回憶,「老先生很有深度,聽他上課要多讀書,保證知識的存量,才能跟得上他的思路。」

復旦世界經濟學系教授陳觀烈,被譽為「開闢了中國金融學研究新篇章」。「陳老師教一門新穎的課程《貨幣銀行學》,他自己編講義。」朱民說,陳觀烈強調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這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復旦經濟學科將如何再出發】

回望崢嶸百年,復旦大學經濟學科的起點可以追溯至1917年。彼時,復旦在國內首創本科學制的商科。次年3月,師生合股的復旦大學合作商店成立,此後又建立了「國民合作儲蓄銀行」。這兩處是商科的最早實踐基地,分別是中國最早的合作社與信用合作社,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創舉。

走過百年的復旦經濟學科:大師與「迴響」 - 天天要聞

1922年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成立。圖為1923年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會集體照。

上世紀20年代初,國內經濟規模的擴張刺激了人才需求,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應運而生。截至1949年,復旦大學商科和經濟學系共培養畢業生3364人,佔全校歷屆畢業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走過百年的復旦經濟學科:大師與「迴響」 - 天天要聞

復旦大學老校長李登輝為經濟學系1947級畢業紀念刊題詞

改革開放後,為適應經濟發展對國際化、專業化、精細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復旦在全國較早成立了世界經濟系、國際金融系、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和公共經濟系,其中多為國內高校首創。

1985年,復旦經濟學院成立,下設的五個本科專業如今全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994年,經濟學系設立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這是一種靈敏的嗅覺,儘管當時以福利分房為主,但已開始出現商品房。」張軍說。

百年弦歌不輟,復旦經濟學科培養了伍柏麟、吳敬璉、洪遠朋、朱民、張軍等為代表的諸多傑出人才。

走過百年的復旦經濟學科:大師與「迴響」 - 天天要聞

經濟學系老樓仙舟樓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復旦經濟學科將如何再出發?

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路徑一直備受關注。因為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這是過去600年少有的事情。」張軍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歐洲的崛起演化出一些穩定的條件:私有制普通法、小政府、自由市場等,但中國的經濟崛起似乎並不符合這些條件,當然需要新的理論解釋。對於這一「中國現象」,不僅西方人困惑,我們更要發展「系統化的經濟學說」,擴展現有經濟分析的範圍。

2021年,國際權威經濟學期刊《美國經濟評論》,連續刊發了兩篇復旦經濟學院的學者關於中國經濟研究的論文。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建設中國經濟學一流本科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復旦經濟學人立足中國實踐,融入打造中國學派的特徵性元素;超越單純以西方方法體系為主線的架構,強調立足中國視角來設置專業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經濟」一詞,在古代指向的是知識分子的責任。當下,建設「第一個復旦」的目標,意味著經濟學科正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復旦經濟學人,已經在路上。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復旦仙舟圖書館,長期為經濟學系系址和經濟學院院址。

文中圖片由復旦經濟學院提供

來源:作者:黃海華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