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自從陽了之後,一直咳嗽不止,聽很多人說新冠病毒會引起病毒性肺炎,他不放心,就去醫院做了肺部CT。
當他拿到放射科報告時,入目的一行診斷「右上肺磨玻璃結節,直徑1.2cm,建議複查」,讓他一下慌了,這要不要緊啊,聽人說磨玻璃不好,究竟是不是新冠病毒引起的?不至於是肺癌吧。
他惴惴不安地來到呼吸科門診,醫生問他有沒有以往的肺部CT舊片?小張說這還是他第一次做肺CT,以前體檢做的都是胸片,都沒啥問題。
醫生放下片子,說根據他的癥狀,這個磨玻璃結節還是考慮炎症,因為腫瘤引起的結節不可能一下子變得這麼大,去年胸片好的,不會突然增大,這種情況炎症首先考慮,建議他先抗炎治療,過一、二個月再來複查。
肺結節發病率很高
如今,患者肺結節的情況很普遍,放射科醫生平均每天要讀90~100位患者的影像片子,真正毫無結節的患者,可能只是個位數。
尤其是新冠感染後,很多人為求心安,都去做了CT,使許多以前未發現肺結節的人,都發現了「新發的」肺結節。
那麼這些新發的結節,究竟跟新冠病毒有沒有關係?
呼吸科專家坦言:新冠感染有可能誘發感染性肺結節。部分新冠感染患者,合併細菌、真菌感染,就會表現為肺小結節或磨玻璃陰影。像小張這樣,就可能是肺炎的特殊表現。
但很多時候,不少人的肺結節以前就存在,只是由於缺乏定期體檢,恰巧趕上這波「CT熱」被意外地發現了。
有哪些結節需要重視並複查
肺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所以不用焦慮,然而還是有一部分要引起重視,定期複查。畢竟肺腫瘤發病率也很高,如何判斷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是實性結節還是磨玻璃結節
磨玻璃結節風險略大,尤其其中有實性成份的混合結節。
- 看結節大小
結節在5mm以下風險很小。
- 結節有沒有惡性CT徵象
結節呈分葉狀、有毛刺、邊緣不光整、有細砂狀鈣化的,風險高。
- 有沒有高危因素
直系親屬中有沒有癌症史,以及長期吸煙等不良嗜好。
- 對治療的反應
如果抗炎果治療後,結節明顯縮小了,就是良性的。
發現了結節怎麼辦?
一般而言,肺小結節患者在短期內CT影像無明顯變化;而新冠感染CT影像隨病情的發展短時間內會有顯著變化。
對於新近發現的結節,不用太擔心,首先要區分是不是這次陽了的結果,如果是炎症引起的,最簡單的區別方法,就是抗炎治療後,1-3個月內複查,如果結節明顯縮小消散了,就是炎症引起的,就可以放心了。
如果結節複查沒變化,那就要拉長隨訪間隔時間複查,最好是同一家醫院複查,便於對比。結節生長速度很慢,只要患者能夠根據醫囑,定期隨訪,再決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