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為何被取名「流水席」,千人同吃大鍋飯,其名大有門道
大家有沒有參加過農村的流水席呢?流水席雖然在賣相上不似城市大酒店的那樣精緻,但在味道上卻是更勝一籌,讓好多城裡的人驅車千里趕來就為了嘗一口地道的美食。
雖然這件事情聽起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有好多人就會來反駁,說城市裡的大酒店不僅場地是非常華麗的,就連吃的菜品選材都是悉心挑選,成本是鄉村酒席不可估量的。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都喜歡「返璞歸真」,對許多菜品不再要求精緻,而是想要追求一種小時候的味道。
鄉村的流水席在賣相和環境以及選材上面是無法遠超城市裡的酒席的,但是一場宴席,顧名思義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的氛圍,大酒店雖然處處顯得富麗堂皇,但缺少了一些「人情味」。
那麼你知道農村的酒席為什麼要叫做「流水席」呢,它的背後可謂是大有門道,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的講一下千人同吃大鍋飯的流水席到底何來的此名。
說起它的來歷,那就得講到泰寧寺,這處寺院風景秀麗,來此燒香還願的人數眾多,幾乎可以說是風靡全國。
那麼寺院為顯示佛門慈悲,到廟會這天前來進香的,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發一張帖,然後舍一頓齋飯。
一開始,人們亂糟糟的,場面十分的雜亂,後來他們就改變了一種做法,僧人們選擇在積翠屏下,根據山形和山泉流水之勢,修了一條水平渠,一直綿延到了寺院外的一片空場上,在此壘了眾多的石桌,讓人們聚集在這裡吃飯。
廚房建在離此地一華里的上端,製作好飯菜後,放在木製的條盤中,放置在水渠上,其順著水勢一路飄到人們的聚集地。
此時人們只需要按照先後順序來取餐即可,隨到隨吃,既方便管理,又讓人眼前一亮,這樣的一件事傳播甚光,因此來上廟燒香的人更多了。
雖然吃了飯,但卻不知道這樣的宴席叫做什麼,此時住持回答到:「借著流水上席,叫流水席吧!」從此,人們也管這種人到就吃的宴席叫做了流水席。
那麼在宴席上,我們常見到喝酒的都使上了年紀的,反而年輕喝的很少,在人們功成名就的時候,背後更是有著諸多的生活壓力,所以喝酒吃席就宛如一次盛大的聚會,在乎的就是一個氛圍,而不是在價格或者是環境這些方面。
在農村的宴席上,一道道菜品宛如流水一般,此名也就延續至今。
既然說到了酒席,那肯定是少不了好酒的,相比於城市講究面子來說,農村人則格外注重口感,因此,在鄉下,最受歡迎的酒就是產自茅台鎮的醬酒——三君台珍藏酒。
雖然名氣沒有很大,但在酒質上有著十足的保障,其選用了懷仁地區優質的紅纓子糯高粱為原料,口感滑順,醬香味醇正,綿柔悠長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比起城市的宴席來說,在鄉村,流水席上都是千人同吃大鍋飯,人與人交談甚歡,更有人情味。
今天的文章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對農村酒席有什麼樣的印象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