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生 張利瑤
6月26日午間,杭州宣布在住房限購區域範圍內,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並要求市住保房管部門對相關政策進一步研究完善,成為繼24日西安、25日長沙之後,全國第三個宣布實施該類措施的城市。
25日晚間,關於九龍倉·瓏璽項目公證搖號公開銷售過程中出現三家企業同時中籤,且三家企業的法人代表同為一人的情況引起了網民的較大關注。對此,杭州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協調小組第一時間聯繫市司法部門,要求在住房限購區域範圍內,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並要求市住保房管部門對相關政策進一步研究完善。
此前,西安曾於6月24日下發通知,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銷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長沙也於25日發布政策,要求企事業單位不得購買住房。杭州是全國第三個暫停企業購買住宅的城市。
對此,業內人士稱,在當下調控嚴格的市場下,房價持續上漲,市場上已經很難再有真正的剛需,購房群體中的炒房客數量上漲,導致市場供需結構緊張被放大,很多人因為限購沒有購房資格,就利用了公司買住宅不限購的漏洞。
這一樓市新政,無疑將會打擊"以公司名義買房"來避開限購的炒房行為。在此之前,從各地實施的限購政策來看,限制的人群主要是戶籍家庭或非戶籍核對,但以公司或企業名義買房,暫未作出購買數量限制。
不難理解,炒房客看準了這個"漏洞",註冊公司以公司名義買房,再使用股權轉讓的方法交易,把公司的法人改為新買家,使用這種變更手續的手段成本很低,也因此出現了"以公司名義買房"的炒房行為。
而此輪西安、長沙和杭州陸續發布限制企業在限購區購買商品住房的政策,後面很可能還有其他城市跟進,彌補以往打擊炒房的漏洞,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