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陌生人之間很少會發生矛盾,即便出現矛盾也有道理可言。人與人之間關係走得越近越容易發生矛盾,並且這種矛盾一旦出現完全沒有道理可言。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在生活中並不罕見,兩個原本關係還可以的人在某件事情出現之後反目成仇,用最狠毒的話語去攻擊對方的軟肋,這就是人性的惡。
古人云:「升米養恩,斗米養仇。」按道理說幫得越多越應該被感恩,事實卻是幫得越多錯處越多。
貪婪是人之本性,與人相處沒有絕招能夠有效地預防對方的貪婪,就不要輕易展示自己的「資產」。
人生在世,註定無法被所有人喜歡,無論你如何做,人群中總會有否定的聲音。聰明的人不會與之爭辯,而是默默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智者從來明白「恩大如仇」,所以他們在施恩之前會先採取自保措施,而後才願意伸出幫扶的手。
隱藏自身實力
張揚和低調可以說是兩個極端,張揚的人總願意誇大自己的能力,而低調的人則常常會下意識地隱藏自身實力。
隨著經歷的增多和社會閱歷的積累,人們會慢慢明白張揚者不一定值得信任,反而是那些氣場卓越不動聲色的人,更有挖掘的意義。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越厲害的人往往話越少。
優秀的人深知成績的來之不易,他們會儘力避免在人前有過多的展露,更擔心為此會招來不必要的妒忌。
不露鋒芒是一個人在刻意隱藏實力,這世上之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願意在做事情之前大張旗鼓,反倒是能力過人者會選擇將問題解決得無聲無息。隱藏實力是最簡單的一種自保。
避免鼎力相助
在人際交往中,智者不逞強也很少會鼎力相助。或許會有人覺得這種人實在冷漠,可又有多少最終的成功者依舊滿腔熱血動不動就頭腦發熱呢。
冷漠和冷靜以及拎得清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冷漠是見死不救,無論自己是否有能力皆拒絕幫扶,冷靜是權衡利弊之後再決定救不救,拎得清是決定拯救之後明白如何把握分寸。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個人在河邊散步看到有人落水,恰好他又會游泳,但游得不怎麼好。這個時候冷漠的人可能要假裝沒看到直接走掉,逞強的人則會不假思索一躍入水。
直接走掉顯然是自私之人,但一躍入水者又何嘗不自私呢。明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撐兩個人上岸,還要給後來有能力救人者徒添麻煩,甚至搭上自己的命。
智者都明白的道理就是在幫扶別人之前必須要先保全自身,兩肋插刀鼎力相助固然令人熱血沸騰,但若這種「鼎力」註定是白白搭進去更多,真的不如從一開始就保持該有的風控。
智者在幫人之前,都會對風險進行評估和把控。
設定幫扶門檻
《人間失格》有句話這麼寫:「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人們總是對輕易就能擁有的東西不加珍惜,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家從來都只在乎稀有的東西,而不真正去看性價比。
當一樣東西的擁有門檻被不斷提高的時候,這樣東西的身價也就隨著門檻的增加而成倍地增加。
追根究底,人更在意的是精神富足和唯一的特殊。
幫助別人一定要設立門檻,沒有門檻的幫扶不僅不會被感恩,還有可能被別人記恨。
現實就是這樣,面對不懂感恩的人,如果你不給他出難題,對方就會變著法地向你出難題。
熱情不被回應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那些「我窮我有理,你富你活該」的道德綁架,可以說就是因為施恩者不設門檻所致。
智者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麼,同時更明白配得上自己施恩的人應該是什麼人。
適時要求回報
善良需要適時地要求回報,不為別的,只為看清對方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只是一味地付出,從來都不抬頭看一眼自己的幫扶對象對生活對自己是怎樣的態度,那麼這份善良便極有可能助長貪婪的生長。
智者從不允許自己盲目付出,他們的善良分得清對象。
感恩是每個有良心有良知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施恩可以不求回報,但不能完全對受益對象是否有感恩之心不聞不問。
幫一個有良知的人是在積德行善,幫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則是在姑息養奸。
東郭先生不求回報,救下了要吃掉自己的惡狼,農夫不求回報,溫暖了將自己咬傷的毒蛇。
求回報為的不是回報,而是態度。
內容來源公眾號:唯晨【ID:weichenip】偶遇作者很輕鬆。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常態安靜,偶爾幽默。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鬆,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