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尷尬的地方在於:明明是中華文化圈內的東方國家,卻總想著和西方國家稱兄道弟。那麼,一路向西的越南,到底會成為下一個一度欣欣向榮的日本?還是下一個已經分崩離析的烏克蘭?
這似乎是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但從越南種種「離經叛道」的操作來看,未來結局似乎不言而喻。
而越南之所以會走上全盤西化的「不歸路」,和越南「特立獨行」的歷史發展軌跡密切相關。
話說1885年中法戰爭塵埃落定後,「不勝而勝」的法國從清王朝手中奪走了越南的宗主權。隨後法國殖民者「再接再厲」,將越南控制的柬埔寨以及暹羅控制的寮國打包殖民,號「法屬印度支那」。
相比於文明被一波波外來征服者頻繁覆蓋成「千層餅」的印度,越南作為中華文化圈內的國家,不僅歷史源遠流長,文明軌跡更是一脈相承,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當歷史發展道路被法國殖民者野蠻切斷,越南上下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
事實上,不僅是越南,包括中華文化圈內的所有東方國家,幾乎都難逃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比如說中國,可以說歷史發展道路都被西方列強無情改寫。
但問題是,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奮鬥後,中國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而越南則只能在殖民地的悲慘命運中不斷等待,直到二戰後才看到了獨立自主的曙光。
在靜夜史看來,太過迷你的體量,是越南難以擺脫被西方列強殖民的根本原因。而這一最大的國情,也註定了今日越南的「一路向西」只能是痴人說夢般的自欺欺人。
事實上為了改變體量微不足道的尷尬現狀,越南從937年掙脫南漢統治自立門戶開始,就一直在朝著大國崛起的方向努力。在800多年的時間裡,越南以紅河平原為基地,沿海岸線不斷向南擴張,消滅占婆後,從柬埔寨手中奪取了湄公河三角洲,綜合國力進一步壯大。
不僅如此,越南還跨越長山山脈向西進發,與暹羅等中南半島強權展開了激烈的勢力範圍爭奪,並構築了以越南為核心的迷你藩貢體系,號稱「南天小中華」。
但中南半島天生迷你的地理環境,再加上中原王朝泰山壓頂,根本容不得越南北侵,於是越南儘管很努力,卻也只能守著中南半島的一畝三分地。
可以說,小國寡民的國情,成為越南悲劇的根本原因並延續至今。
由於法國殖民者的野蠻入侵打斷了越南的歷史發展進程,所以近代越南的發展軌跡,完全由法國來決定,這是越南「一路向西」的最初動因。
當然,真正讓越南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擁抱西方的,還是那個叫美國的國家。
話說二戰爆發後,日本趁法國本土淪陷,野蠻奪取了印度支那,還未掙脫法國殖民統治的越南又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奴役。
而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擴張,尤其是挑起太平洋戰爭,使得美國得以名正言順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並成為胡志明抗日武裝的堅強後盾。
雖然彼時的胡志明,是印度支那共產黨的領袖,理論上應該和蘇聯更親近。但作為堅定的民族主義者,胡志明從一開始就不受斯大林的待見,甚至被斯大林定義為「中南半島上的鐵托」,所以在堅持抗法鬥爭的日子裡,胡志明和我國更親近。
雖然二戰時期,美蘇同為反法西斯同盟成員,和胡志明站在了同一陣線,但錢是美國的多,武器是美國的好,胡志明情不自禁地就想和美國擁抱。於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前夜,胡志明發動「八月革命」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簡稱「北越」後,胡志明急不可耐地要走上美國式的「民主」之路。
但美國出於稱霸全球的戰略需要,先支持中英在越南南北受降,後支持法國殖民者捲土重來,給了胡志明當頭幾棒。萬般無奈之下,胡志明開始背靠新中國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法戰爭。
斯大林去世後,蘇聯為防止中南半島成為美國反蘇前沿,也開始大力援助北越,胡志明不得不放棄了一路向西的努力,直到1969年溘然長逝。
胡志明去世後,北越黎筍政府決心不在早已交惡的中蘇之間左右逢源,隨後投靠蘇聯,並在蘇聯支持下開始了統一越南並重建「印度支那聯邦」的打算。於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一觸即發,越南被一夜揍回解放前。
1986年黎筍去世後,儘管此時的中越邊境依然硝煙瀰漫,但越南卻翻開了「革新開放」的新紀元,具體來說就是以北方鄰國為師,通過對外開放實現共同富裕。
應該說,因為歷史軌跡高度雷同,風俗人情也相當接近,越南摸著中國過河不失為異軍突起的捷徑。但問題是,學著學著,越南就開始跑偏,並再度回到了「一路向西」的道路上去。
越南的改弦更張,除了法國殖民時代以來越南一路向西的傳統。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不遠處的日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在越南看來,相比於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國土面積稍大,人口稍多的日本反而有更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日本作為中華文化圈內的國家,通過「脫亞入歐」的方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甚至一躍躋身帝國主義序列。
只是,越南雖然和日本大小相當,但卻根本不一樣。一方面,日本作為島國,不僅有相對獨立和安全的國土環境,更有大面積的海洋國土,這是作為大陸小國的越南根本望塵莫及的事。雖然越南也曾加班加點地在南海搶島奪礁,但一沒有增加國土而沒有擴展縱深,反而給自己留下了擔驚受怕的慢性病。
另一方面,日本因為島國的區位躲過了被完全殖民的厄運後,很快異軍突起展開明治維新,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陸續打敗清王朝和沙俄帝國,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雖然二戰期間被反法西斯同盟揍得鼻青臉腫,但長期的掠奪和雄厚的技術積累,讓日本在戰後「給點兒陽光就燦爛」,在美國的控制下,日本藉助朝鮮戰爭很快復甦,又藉助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實現了經濟的復興,1968年更是超越聯邦德國成為資本主義陣營的全球第二。
反觀越南,在法國殖民期間被強取豪奪,二戰後又先後經歷了抗法戰爭、抗美戰爭和中越戰爭的折騰,不僅沒有原始積累,更一再錯失異軍突起的歷史機遇,甚至還不如「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
當然,在靜夜史看來,越南難以成為日本的最根本原因,還在於作為小國,越南沒有日本能被美國打敗並獨佔的「好運」。對越南而言,抗美戰爭的勝利也許讓越南有了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資格,卻讓越南根本不可能像日韓一樣被美國視為沆瀣一氣的自己人,這也意味著越南錯失了美國帶來的諸多可能。而作為鶴立雞群的超級大國,如果無法得到美國的青睞,越南的「一路向西」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越南絕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日本,反而容易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在靜夜史看來,越南的處境不能說和烏克蘭很像,只能說是一模一樣。在烏克蘭被東西撕裂折騰得鬼哭狼嚎時,越南也因為南北撕裂痛不欲生。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法國對越南60多年的殖民,除了給越南注入了「一路向西」的基因,給越南打下了所謂「印度支那聯邦」的基礎,更讓越南的南北迥然不同,為今日越南的南北矛盾埋下了禍根。
再加上抗法戰爭和抗美戰爭的30年撕裂,縱然越南在1975年實現了南北統一,但卻始終無法彌合南北的裂痕。畢竟南方在西方列強的扶持下長期奉行資本主義路線,和北方的社會主義道路根本南轅北轍。更尷尬的是南北雙方的體量還大致相同,即便政治上實現了大一統,本質上還是旗鼓相當的兩路人。
這是二戰後美蘇爭霸的直接後果,同樣悲催的還有朝鮮半島,只是相比於朝鮮與韓國的南北對立,越南在蘇聯支持下實現了南北統一。
而這種強權壓制下的統一,讓越南面臨的局面比烏克蘭還要尷尬。畢竟烏克蘭只是以第聶伯河為界,左岸向俄,右岸向歐,雖然勢同水火但不存在意識形態的對立,越南卻不得不為了平衡南北方勢力而殫精竭慮,並最終推出了「南總理,北書記,中主席」的「三駕馬車」平衡模式。
只是,伴隨著「革新開放」的深入推進,越南經濟的一鳴驚人,南方勢力不可避免地後來居上並成為越南主力,進而深刻影響到了越南的對外關係。
所以,我們驚奇地發現,昔日不共戴天的美國和越南,轉眼間就成了異父異母的親兄弟,這不是越南的「回心轉意」,而是南方勢力的重大勝利。
南方的崛起,無疑讓作為政治重心的北方如坐針氈,而南北平衡的破壞,則更讓越南南北矛盾凸顯,進而淪為烏克蘭一般「一分為二」的局面。
那麼,面對日益迫近的危險,越南是怎麼做的呢?當然是努力保持平衡,在政治上堅持社會主義路線,同時繼續發展經濟。
但問題是,越南不值一提的體量,一旦融入國際市場就不可避免地被裹挾其中,根本沒有自主性。而西方國家在接納越南加入越南—歐盟自貿區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組織時,附加一系列政治條件,諸如改善人權、言論自由、實行民主等等。
面對西方國家的無理要求,越南沒有選擇硬剛,畢竟無能為力。所以只能選擇迎合,對政治制度體制進行一系列改革。
比如在2013年《修憲建議》中提出實行民主化、多黨制、軍隊非黨化、三權分立等;2016年首次實行全民選舉;2019年在新《勞動法》中允許建立西方式的工會甚至獨立工會;2020年廢除公務員終身制;2021年開始實行普選等,一步步讓自己更加「民主」。
可以說,為了迎合西方,越南雖然沒有像烏克蘭這樣多次被意識形態的浪潮猛烈衝擊,但這種「自我革命」式的改革除了讓公蜘叫獸們高潮迭起,留給越南的只剩下無窮無盡的隱患,是比顏色革命更可怕的災難。
再加上越南的地緣位置和烏克蘭一樣,同樣是大國對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前沿,所以但凡越南敢越雷池一步,尤其是為了取悅西方主動背刺北方鄰國做投名狀,那麼等待越南的就是烏克蘭一般分崩離析的悲慘命運。
從今天越南的表現來看,越南似乎無意成為烏克蘭,畢竟經歷了太多的戰爭「洗禮」,越南對和平和發展無比珍視。且越南深知美國「關鍵時刻掉鏈子,非關鍵時刻宰同夥」的尿性。
更重要的是東盟的存在,讓我們和越南之間有了強有力的緩衝,註定了越南不會像烏克蘭成為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三明治」那樣,成為中美之間的「夾心餅」。
但南海問題的存在,終歸是中越之間的最大癥結。畢竟我們的實力在一日千里。越南作為竊據最多南海島礁的國家又不可能主動放棄,所以儘管有東盟居中緩衝,未來對抗也必將發生。
所以,也許越南只是想成為下一個日本,但卻大概率會成為「亞洲的烏克蘭」。
概括來說,在這個世界上,一路向西也就是「脫亞入歐」的國家不勝枚舉,比如俄羅斯,比如日本,比如土耳其,比如韓國。但相比於努力了320年的俄羅斯,越南體量太小;相比於努力了160年的日本,越南機遇太少;相比於努力了100年的土耳其,越南區位太差;相比於努力了70年的韓國,越南起步太晚。
所以,奮起直追的越南,想要以更加激進的方式,實現所謂的民族復興。這是歷史進程被野蠻打斷後的必然選擇,但如果越南不尋求本民族的回歸而是忽略國情一意孤行地和西方走近,也許當下的越南可以取得亮眼的成績,但未來的越南必將痛不欲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