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時新聞網快評說,新一期《亞洲周刊》以蔡英文為封面人物,標題為〈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刊出後,只見民進黨處理異議者慣用的「抹紅」;面對報道中活生生的台灣現況、字字見血評論,一概不回應,間接反映「民選皇帝」的評價,蔡英文是當之無愧。
民進黨2016「執政」後,從創立「黨產會」清算政敵資產、設置「促轉會」扮演撲殺政敵的「東廠」、官派水利會收編民脂民膏,到修改「國安五法」、制定「反滲透法」威嚇民眾,每一步,早有走向獨裁的脈絡。
連任後手段變本加厲,從最初由蔡辦密件曝光的黨內惡鬥,到蔡英文突襲開放萊豬後,行政機構動員抹黑民間牛肉麵店、告發反瘦肉精醫師,公家動員查人民水表,甚至關中天沒收言論自由,讓愈來愈多人敢怒不敢言。政權的維穩,似已維繫在遊走「憲法」邊緣的暗黑手段。
當《亞洲周刊》引述張俊宏、陳水扁、呂秀蓮等綠營大佬談話,描述台灣的「新威權」經過民選套上合法外衣,讓蔡英文透過「民主獨裁」變成「民選皇帝」,試問,文章內容,哪一件不是正在台灣發生的事?當公開的秘密被國際揭發,民進黨如果只能響應「這媒體立場親共」,除了暴露內心的心虛,絲毫未見捍衛自身的正當性。
或許蔡當局是敢做又怕人笑,但是,當「府院黨」祭出黨紀威脅,卻還冒出3位「立委」在「立院」表決萊豬時跑票,這不僅是否定行政部門的決策,對蔡英文與蘇貞昌投下不信任票;更嚴重的是,蔡當局蔑視民意、專斷獨裁的執政風格,連自家人都已無法忍受。這聲警鐘,難道不夠響亮?
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民選皇帝」,註定有時而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