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於百度 侵刪)
文 ▍陳博
提起富士康,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蘋果最大的代工廠,面對火熱的新能源賽道,創始人郭台銘表示:「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麼就不能造電動車?」
壹
早在去年10月,富士康就發布了純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宣布將推出Model C、Model E和Model T共三款純電汽車,近日卻是Model B要率先亮相。單從名字上來看,富士康大有「碰瓷」特斯拉的嫌疑,此次的Model B定位為緊湊車型,與大眾ID.3相似。
富士康進入新能源賽道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著清晰的定位,同之前的主營業務一樣,富士康造車多是為了能接到更多車企代工的訂單。
代工廠的實力不容小覷,我們熟知的新能源龍頭企業比亞迪就是代工廠出身。早在2007年,比亞迪旗下手機業務比亞迪電子就在香港主板上市,像華為、三星、魅族等都是比亞迪的客戶,手機代工業務佔據總營收的近一半,同為代工廠的富士康有這樣的自信也在意料之中。
(圖為比亞迪2021年營收報告)
為了向客戶展示自己的誠意和實力,富士康跳過了代工環節直接做出了分屬於不同賽道的原型車,Model C對應中型SUV、Model E是中大型轎車和Model T對應大巴公交,Model B則是一款兩廂車。
對於造車富士康不只是說說而已,今年三月Model T已經交付。但公交車相對乘用車而言技術含量較低,比亞迪的電動公交車已在市場上應用了12年,真正能展示品牌實力的還是乘用車車型,富士康今後真正的戰場在C端市場。
貳
在新能源廠商的夾擊下,許多傳統車廠意欲轉型。起步階段能力不足時,富士康是個省心又省力的選擇,除了要自己設計Logo和外形等一些簡單的部分之外,其他都能在富士康一站式搞定。這一點與華為的造車思路不謀而合,華為與小康股份的合作品牌賽力斯就是一個雙贏的案例。
Foxtron並不是由富士康完全持股,納智捷是該品牌的另一位股東。納智捷也稱得上是「時代的眼淚」了,十多年前納智捷初上市便風靡一時,連周杰倫都被請來做代言人。日前納智捷推出了一款基於Model C的純電SUV,整體看來可圈可點。想來這也是富士康和納智捷合作的主要原因,不僅能提供資金,還可以在銷售上助富士康一臂之力。
此次富士康打響了造車名號之後,在轉型上停滯不前的傳統車企都可與之展開合作,只需提供一些核心設計就可以坐收成車,其餘的都交給富士康來完成。
將「進入自動駕駛第一陣營」作為目標的小米就非常適合與富士康通力合作,小米可以專註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富士康則充當整車製造的「管家」,畢竟對於小米來說,建設自己的車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前期需鋪墊的地方過多。
當然富士康最期待的應該是蘋果這塊大蛋糕,蘋果每年售出的 iPhone 里有70%是由富士康代工的。為蘋果效力多年,富士康與蘋果的合作十分緊密,一旦蘋果成功推出「Apple Car」,富士康一定是蘋果代工的第一選擇。
另外在這裡cue一下「一直在回國路上」的賈躍亭,如果受夠了美國工廠的高成本低效率,找富士康代工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說不定能早點看到回國的希望。
總之,富士康此次大張旗鼓地宣傳新車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是為自己的造車代工廠打廣告,暗示蘋果這類大客戶自己已具備成熟的代工能力,歡迎大家隨時下訂。將代工之路進行到底,實為富士康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