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昨晚(10月13日),美國勞工部公布9月美國CPI數據,同比上漲8.2%,較前值8.3%小幅下降,但高於市場預期的8.1%;環比上漲0.4%,明顯高於8月份0.1%的水平,也是此前市場預期的兩倍。
剔除能源和食品後,美國9月核心CPI同比漲幅錄得6.6%,創1982年8月份以來新高。核心CPI環比漲幅也達到0.6%,連續兩個月維持在高位。
分項來看,住房及食品都「貢獻」了較大漲幅,而能源項雖然維持了回落,但降幅也明顯放緩了。要知道在OPEC+宣布減產後,國際油價一度飆升,或許下個月,能源項的回落也將不復存在。
總的來說,美國通脹的後勁還是有的……
數據公布後,美股盤前大跌,國際金價下挫,而美元指數、美債收益率則迅速走高。但開盤後,美股卻因「靴子落地」利空被消化而迅速拉升。截至10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數均收漲超2%。
超預期的美國9月CPI沒有重創美股,卻打崩了日元。
CPI數據公布後,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美元兌147.67日元,為199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就在9月,日本央行還進行20年來的首次對日元的干預,動用200億美元。
在低點後,日元匯率在震蕩中反彈,市場都在猜日本央行是否又出手穩了匯率。不過截至發稿,日元匯率還在加速貶值。
美國CPI數據公布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華盛頓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重申了其奉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承諾。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也表示,當局將採取適當行動,防止匯率過度波動。不過,日本財務省拒絕就日本是否再次干預市場置評。
我國9月CPI數據也於今天(10月14日)公布,CPI同比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但要比市場機構的平均預期的3%要低。
看分項數據,食品價格尤其是「二師兄」價格上漲是CPI上行的主要支撐。食品價格上漲8.8%,漲幅比上月擴大2.7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56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36.0%,漲幅比上月擴大13.6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表示,目前生豬價格已經處於過度上漲區間。近期生豬價格明顯上漲,重要原因是部分養殖戶為博弈後市行情,出現非理性的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為,減少了市場供應量。當前國內能繁母豬、新生仔豬、育肥豬存欄量連續多月上升,總體並不缺豬。
而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卻只同比上漲0.6%,創下2021年4月以來的新低,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房租環比下降0.2%,疊加服務與耐用消費品環比下行,導致核心CPI偏弱,也反映當前內需不足依舊是經濟的主要問題。
再來看代表上游通脹水平的9月P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回升1.1個百分點。
PPI環比持續下降,一方面是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下行,再加上咱們國內煤炭等行業保供穩價有了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的需求偏弱等因素影響。
9月PPI-CPI剪刀差有所擴大,為-1.9%,創2021年以來新低。8月PPI-CPI剪刀差為-0.2%,為2021年以來首度轉負。
之前咱們聊過,CPI代表物價,PPI代表產品出廠價格,一個代表下游,一個代表上游。從2021年開始,它們之間一直都是產品出廠價格大於消費者的物價,去年年底,兩者的差距一度到達了12%,利潤都被原材料能源等大宗商品賺走。PPI-CPI為負,則證明上游工廠的盈利空間擴大,企業擴大生產也有了積極性。
結合咱們的9月社融數據看,就是9月企業新增貸款19173億元,同比多增9370億元,能賺到錢了才更想投資擴產嘛。
撰文 王雅菡
責編 王雅菡
檢校 劉姝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