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近的消息,2020年,我國將會有兩次徵兵展開。按照目前的士兵服役期,陸海空各個軍兵種的士兵服役期,都是2年。其實,兩年服役期的規定起源於1998年,至今只有20多年的時間。在此之前,我國的士兵服役期為3年。那麼,1998年,為何把服役時間從3年改為2年呢?今天,我們就聊聊義務兵服役時間調整的故事。認真的說,這一規定非常人性化,同時加強了預備役力量的發展和建設。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的兵役制度建設。在戰爭年代,我國一直沒有推行義務兵役制度,當時的官兵都是自願加入參軍的,被稱為志願兵役制度。我們的軍隊組建於1927年8月,歷經了紅軍時代、八路軍時代等一系列階段,堪稱是經過了千錘百鍊形成的武裝力量。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經濟發展和戰後恢復的工作,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國的軍隊也開始了正規化建設。正規化建設牽扯到了各個方面,例如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出現了大量的蘇式武器。
與此同時,我國軍隊先後換髮了50式軍服和55式軍服,軍服樣式明顯正規化。隨後,我國在兵役制度方面開始了逐步完善。1955年7月,我國開始推行義務兵役制度,按照新兵役制度的規定,陸軍士兵的服役期為3年,空軍和海軍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因此,服役時間為4年和5年。換而言之,陸海空三軍的服役時間不一樣,陸軍最短,海軍最長。認真的說,士兵服役時間會根據任務的變化而調整,1965年,我國軍隊各軍兵種的服役時間都進行了調整。
按照1965年的規定,陸軍士兵服役時間調整為4年,空軍為5年,海軍為6年。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官兵的服役期明顯比較長。我國迅速發展了服役期過長的問題,到了1967年,士兵的服役期由發生了變化。陸軍士兵服役期調整為2年,空軍為3年,海軍調整為4年。這一規定使用了10餘年,一轉眼到了1978年。當時,我國通過了《關於兵役問題的決定》,按照規定,我國士兵的服役時間,逐步回到了1955年的規定和標準。
分別是陸軍3年、空軍4年、海軍5年,作者的父親就是在這一階段在海軍服役,總計服役了5年時間。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軍隊與國外同行進行了各方面的交流,例如士兵的服役時間等等。關於各個軍兵種不同的服役時間,我國開始進行調整。1984年,我國士兵的服役時間重新調整。陸軍士兵服役時間為3年,沒有變化,海軍和空軍則都改為了4年。這一標準使用了10多年時間,三年兵的說法伴隨了整個八九十年代。
到了1998年,我國的士兵服役時間,再次出現了重大調整。陸海空三軍士兵的服役時間,都調整為兩年。從此以後,兩年兵的說法開始出現。那麼,官兵們的服役時間為何從3/4年,調整為兩年呢?認真的說,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第一,參軍以後,官兵們難免會產生思念親人的情緒。但是,每年返鄉探親的名額都是有限的。有相當一部分官兵,在整個服役期都沒有回過家。降低服役時間,也有緩解官兵思親情緒的原因。
第二,隨著經濟持續發展,社會變化非常快,如果好幾年沒有與社會接觸。幾年以後,退役官兵很有可能與社會脫節,直接影響退役官兵將來的生活。此外,徵兵的條件越來越高,一些大學士參軍入伍。如果服役時間太長,也會直接影響退役官兵的學業。無論從退役官兵的生活還是學習來說,服役時間都不宜太長。第三,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和平、發展成為了主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把服役期從3年調整為2年,不會影響軍隊的戰鬥力。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那就是預備役力量的發展。按照規定,官兵退役以後,需要加入預備役隊伍。服役時間從3年調整為2年以後,編入預備役的退役官兵會逐步增加,有利於預備役隊伍的擴大和完善。言而總之,服役時間從3年改為2年,結合了時代發展需要和部隊的實際情況。
當然,隨著服役期調整為2年,一些新情況出現了。對於空軍、海軍一些技術性比較強的兵種來說,第一年只能學習,第二年剛剛入門,但又該退役了。一些專業技術性比較強的部隊,鼓勵官兵們二次服役。也就是官兵退役以後,第二次入伍,這樣就還有2年服役時間。雖然自己名義上是新兵,其實各方面的情況已經非常了解。尤其是牽扯到大型裝備維修、保養的部隊,對技術性要求更強。各個部隊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鼓勵部分退役官兵二次服役。其中,在世界一些軍事強國的軍隊中,各個兵種的服役時間不一樣。
例如美國軍隊中,陸軍步兵的服役時間為2年,海軍潛艇兵的服役時間為7年,空軍維修兵的服役時間為6年。除了美國軍隊,英國、德國等國家的軍隊,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說,服役時間應該相對靈活,根據不同軍種不同兵種的實際需要,規定不同的服役時間。在這方面,值得我國進行參考。作者讀高中的時候,一直想子承父業,加入海軍摸爬滾打,奈何文科考軍校太難。關於我國軍隊建設的文章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