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國際油價暴跌,WTI原油期貨基準價格一度跌至負值。2021年,在全球經濟復甦,疫情受控,通脹預期不斷上行,國際油價也迅速回暖,6月以來始終穩定在70美元/桶以上。
油價之所以能有如此表現,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除了與原油市場基本面有關外,更與近期美國頁岩油開發商賣出套保頭寸有關。
同時,美國的疫情有捲土重來之勢。7月15日,美國新增病例數達39014例,是自5月中旬以來的最高值;7月16日,數量進一步飆升,單日新增超7.4萬例,創自4月中旬以來新高,並且是當天全世界最高紀錄。
美國新冠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從6月23日的1.13萬例,上升至7月16日的7.4萬例,在三周的時間內翻了5倍多。在過去一周,全美50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均在增長,目前7天平均新增病例2.63萬例。這比上周7天的平均水平增加了約70%,其中38個州增長率超50%。
昨日,歐佩克代表們表示,突破與阿聯酋的僵局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網上部長級會議定於當地時間今天下午12點舉行(北京時間今晚6點)。不過,一名代表警告稱,並非每位部長都已確認出席會議。代表們表示,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和阿曼的部長在昨天舉行了網上會議,討論了這一問題。由於信息尚未公開,代表們要求不具名。
美國頁岩油開發商套保期貨端頭寸已浮虧75億美元,下半年恐虧損200億美元
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發布的數據顯示,由於今年眾多美國頁岩油開採商在55美元/桶附近賣出套保,隨著油價突破70美元/桶,如今他們套保的期貨端頭寸僅在上半年就遭遇約75億美元損失。
IHS Markit表示,若下半年油價維持在75美元/桶的價格水準,美國頁岩油開採商在下半年的賣出套保頭損失將擴大至125億美元,即今年他們套保的期貨端頭寸總損失額高達約200億美元。
據了解,與其他大宗商品的原料端企業不同,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為了能順利從銀行貸款,會對未來產量進行套期保值操作。對未來產量進行套期保值已成為頁岩油開採商獲得銀行貸款的必要條件之一,畢竟頁岩油生產商負債很高,銀行方面需要其提前做好套期保值,以保證未來利潤。
正因如此,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套期保值模式已非常成熟,套期保值比例大部分集中在30%至90%,且通常在上一年度就已完成本年的一部分套期保值操作。今年,在國際油價上漲的情況下,已進行賣出的期貨端套保頭寸勢必有所浮虧,不過考慮到頁岩油生產商的套保點位通常在能覆蓋全成本的價位,加之開採活動整體是盈利的,因此近期財報顯示,隨著油價的上漲,美國獨立油氣生產商的盈利狀況相較去年已有明顯改善。
美國頁岩油企業的經營情況取決於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上游投資融資情況,開採勘探支出等。去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相關企業大幅虧損,資金在綜合分析了頁岩油產業鏈的特性以及油市潛在風險後,今年對頁岩油企的投資動作相對謹慎,間接影響了企業的勘探開發投入。
對此,經過油價大幅波動,頁岩油生產商在去年四季度普遍對今年油價的漲幅預期較謹慎,因此在油價出現一定回升趨勢時仍增加了2021年原油產量的套保額度。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時上市生產商對2021年原油產量套保的整體比例大致在45%,因此當油價在今年持續上漲時,生產商套保期貨端也相應出現虧損。根據測算,美頁岩油生產商一季度套保頭寸的平均價較WTI價格偏低近10美元/桶。
然而,新冠疫情促使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加快兌現資本支出,維持穩定的自由現金流、改善資產負債表和兌現投資者回報已成為頁岩油生產商的新目標。大量的套保頭寸在油價牛市中不僅會使生產商無法完全享受到油價持續上漲的紅利,還會影響生產商的自由現金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相關企業會降低其套保額度,以便於獲得市場牛市帶來的全部紅利,並保證自身持有更多的可流動現金。
也正是因為如此,過去一段時間,曾有市場人士表示,不少對沖基金在美債收益率持續走低導致通脹退潮時仍選擇繼續追漲原油期貨,正是因為他們堅信隨著頁岩油開採商賣出套保頭寸,油價將獲得更強的支撐。
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賣出套保頭寸一般隨著產量的完成和銷售平倉了結敞口,未聽說有股東方公開表示削減套保規模,畢竟理論上套期保值對股東獲得穩定利潤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從CFTC產業空頭持倉量來看,6月27日當周由760483手降至711456手,隨後兩周均為增倉,而SWAP空頭持倉(一定程度頁岩油生產商通過第三方衍生工具保值量)較為穩定。因此,很難把縮減套保規模與油價突破聯繫到一起。
未來油市交易充滿不確定性
實際上,之所以近日CFTC公布的原油期貨期權的凈多頭頭寸持倉出現了較大變化,主要是因為需求邏輯已被持續交易較長時間,後續想像空間有限,供應端近期擾動明顯增多,多頭資金愈發謹慎,獲利了結符合當下市場背景。
對此,在他看來,隨著7月OPEC+會議「不歡而散」,市場的交易邏輯已從過去的確定性交易轉為不確定性交易。對沖基金等自然會根據自身判斷對相關持倉進行相應操作。OPEC+會議不歡而散,本質上意味著OPEC內部出現了分歧。雖然近日有消息稱,沙特和阿聯酋在減產額度上限上已達成共識,但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過去OPEC組織中,沙特「一言堂的時期已經過去。加之,未來一段時間,美伊關係、疫情等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下半年國際原油市場主要交易的邏輯將是市場的不確定性 。
具體來說,如果OPEC+會議達成沙特提議的8—12月每個月增產40萬桶/日產量的方案,則本季度的供需缺口有100—200萬桶/日水平,而四季度在不考慮伊朗原油重返市場的情況下,後續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無疑繼續利好油價。但是,由於阿聯酉突然提出要求調整減產基數(提高70萬桶/日),導致OPEC+的7月會議無果而終。市場憂慮OPEC內訌引發價格戰,從目前產油國富裕產能的角度看,供不應求到供大於求也就轉瞬之間。供給側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美國頁岩油,今年以來因為股東強調回報而缺乏投資,導致產量復甦乏力。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伊朗,其原油產量能否重歸市場(100—150萬桶/日增量)仍然取決於美伊漫長的鬥法。需求側,發達國家得益於疫苗普及,已經逐漸接近全面開放。因此,下半年的油價走勢基本上掌控在OPEC+手中。
對此,雖然三季度的基本面數據將證實原油需求邊際走高以及庫存持續去化,但從歷史周期看,庫存拐點並不一定和價格拐點精確對應。當前油價已進入頁岩油革命後的高位區間且OPEC+閑置產能充足,在需求端數據亮眼但無法超預期,供應端潛在風險偏大的背景下,高位振蕩更可能是下半年油價演繹的模式。近期的高波動或已是對供應風險的預演,對於恐高情緒顯現且超預期利好相對貧乏的市場環境,仍有回調想像空間,但需關注連續下跌後OPEC+成員國再度發聲挺價的負反饋效應。
具體到季度表現,全球疫苗普及以及季節性的增長使得需求在三季度仍然有望維持增長的勢頭,但四季度可能面臨回落風險。供給端目前OPEC+和美國仍然有較大的恢復空間,OPEC+預計將維持漸進式增長的大方向,美國在三季度相對增產潛力較低,油價有望在三季度維持偏強的上行驅動。四季度預計分歧將逐漸顯露,供需兩端邊際的變化可能會出現轉向,油價上行驅動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