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台灣地區領導人自造潛艇的決心很大。3月21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主持簽署「潛艇自造」設計啟動及合作備忘簽署儀式。當天,台灣「中科院院長」張冠群與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正簽約時,突然一陣強風把合約吹走,讓現場許多官員尷尬不已,趕緊派人撿起合約繼續完成儀式,這個小意外或許預示了台灣「潛艇自造」項目未來的命運。
英國廣播公司4月5日報道稱,台灣官員周三(4月5日)宣布,將在現有的四艘老舊潛艇基礎上,自行建造八艘潛艇。這也是台灣首次公布具體的自建潛艇數目。此前有報道說,台灣海軍和台船潛艇自造小組曾前往歐洲數國洽談,希望得到潛艇外殼的原始設計圖以及專利授權,但卻"到處碰壁"。
鍋爐技術造潛艇能行嗎?
眾所周知,台灣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有獨立發展軍事力量的權利。但由於歷史原因,台灣地區至今沒有投入大陸懷抱。台灣地區沒有從國際市場購買武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基本權利。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會違背國際精神出售部分武器裝備及技術給台灣,但是那些畢竟都是過時的並且十分有限。
台灣缺乏完善的軍工體系和必要的人才隊伍,更沒有堅實的技術基礎。可以說台灣地區根本沒有自造潛艇的基礎條件。台灣地區工業體系缺口太多,缺乏研發能力的完整性,要培養大批的新型領域人才,才可能建立完善的潛艇研發與生產體系,完成自主潛艇的建設。
可是台灣當局提出了一個大膽想法,那就是利用鍋爐技術造潛艇。大家知道,經過多年發展,台灣民用技術還是不錯的特別是鍋爐技術相當先進。
屏東的銘榮元實業,是全球前五名的的壓力容器製造商,專長是製造大型鍋爐、煉油廠管線等。台灣《自由時報》分析稱,銘榮元實業有技術造出高強度HSLA-80合金鋼材實體,HSLA-80採用中鋼鋼材並經過水下震爆測試,具有高強度、易施工等優點,將成為造潛艦壓力殼的主要材料。至於潛艇的焊接技術,台灣造船業者天真地認為,建造遊艇的焊接技術,用於造潛艇完全沒問題。
2016年年底,台灣「國防部」啟動「潛艇自造」計劃,試圖耗資30億美元建造8艘排水量1200~3000噸級的常規柴電潛艇。今年3月21日,蔡英文來到高雄左營海軍基地,見證台海軍、台中科院與台船三方簽署潛艇建造備忘錄,這意味著,台灣的「潛艇自造」計劃正式啟動。
建造潛艇涉及艇體、動力系統、武器裝備系統等多個系統。台灣缺乏建造艇體的基本經驗。潛艇設計建造不同於水面艦艇,水面艦艇建造如果有誤差,只會影響吃水深度,而潛艇整個船身都在水中,排水量在外型設計時就已確定。如果過重或過輕,可能浮不上來或潛不下去。艇體「重心」與「浮心」也必須誤差很小,否則會嚴重影響操縱和潛艇的噪音。台灣的船舶工業缺乏艇體建造經驗。
國外媒體分析認為,台灣根本沒有生產潛艇所需特種鋼的能力,相關配套技術也是一片空白。台灣提出的潛艇自造計劃,也許只是出於贏取民意支持的口號罷了。但是台灣方面卻不這麼認為。
台灣相關機構認為台灣潛艇製造技術一點也不弱,世界上最先進的鍋爐都能生產,難道不能生產潛艇?據台灣《自由時報》22日報道,有高雄造船業者表示,潛艇製造的部分關鍵零件屬於管制出口,例如潛望鏡「沒有美國的同意,不可能在國際流通」,要組裝恐有困難,但在水下耐壓等材料、技術方面,台灣技術不輸韓國。
台灣區造船業公會理事長韓碧祥說,只要上層有決心,業者一定有辦法。過去有些國家只想賣潛艇,不讓台灣自己做,幾十年來第一次看到決心,台灣的技術不輸韓國,不夠再從外面補,「關鍵零件還是要美國幫忙」。
台灣方面認為,全球最大壓力容器製造商銘榮元實業,有技術造出高強度HSLA-80合金鋼材實體,並經過水下震爆測試,具有高強度、易施工等優點,預期將是自造潛艇壓力殼主要材料。
台灣當局盲目樂觀不顧現實強行實施自主建造潛艇計劃,很可能會步印度的後塵,最終建成的潛艇可能價格昂貴又性能平庸。印度在潛艇使用經驗、船體建造、潛艇設備集成技術方面遠遠強於台灣,其自主建造的「卡爾瓦里」號都花費了13年才完成定型、裝備部隊。
另外對於技術短板,台灣地區可能求助的國家也十分有限。由於台灣敏感的國際地位,除了美國、日本有可能給台灣以技術援助,其他德國、法國、瑞典等有能力向其提供潛艇技術的國家會相當慎重。綜合來看台灣利用鍋爐技術自造潛艇的計劃看似宏大,台灣當局的決心也很大,但結果卻很難樂觀。也許這只是台灣當局的政治策略而已。